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优势 >> 新能源车无法取代内燃机动力,原因在于不符
记得在涉足汽车媒体圈不久,铺天盖地的新能源车型资讯便占据了新闻报道的半壁江山,从声势和气势来看,似乎以电能为动力来源的新能源车必将在几年内完全取代内燃机车型,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我看来,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或许有人会说,政策的扶持必将影响主流趋势,但问题是政策的出台也要基于价值规律与市场需求而制定。
无可否认的是,新能源车的确具备无与伦比的独特优势,但其自身的短板则是任何厂商都无法逾越的鸿沟。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内燃机车款的引擎更像是一台经过精心设计的钢琴,集成了成百上千的零部件,并且完美匹配,从工程产品的角度出发,它更像是一件工程艺术品,机械本身的魅力与价值完全可以独立于其实用性和性能表现。
相反,在自身属性方面,新能源车则更像是一件高度集成化的电子琴,虽然科技含量很高,并且不亚于内燃机车款,但产品自身的价值则不高。
我们都学习过价值规律,一件产品的价值是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就是以生产时间进行衡定。虽然研发周期接近内燃机车型,但新能源车的生产难度与周期则低于内燃机车型,因此就车款本身的价值而言,完全没有竞争力。
举一个更容易理解的例子,倘若说内燃机车型是一块由工匠精心打造的机械表,那么新能源车则更像是电子表。
当然,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创新,会出现石英表和光动能系列,但从根本类别来看,还是属于电子表的范畴。
我相信很多收藏家的展柜里会放置玲琅满目的机械表,但绝没有人会去收藏电子表,原因在于机械本身与复杂程度是评定产品的另一项重要标准,电子表虽然时间精准,但本身的价值却不大。
其实内燃机车型与钢琴和机械表并无差异,其机械自身的价值所占的比重更高,人们也更愿意接受机械产品。
从汽车的角度出发,其本身就属于机械产品,即使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但不可能完全取代机械本身的价值。
我相信一定有不少朋友会反驳我,原因在于认为电子产品的研发就是价值的一种体现,但问题在于这种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技术的更迭而快速丧失,价值所停留的时间更短也是其所谓“价值”并未具有较高价值的原因。
其实汽车与上文所举的案例并未存在差别,我想表述的是,就像电子表与机械表的关系一样,在价值规律的约束下,新能源车的基数会逐步递增,但决不会完全取代内燃机车型,因为内燃机车型的价值依旧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市场所接受,而包括精准度在内的优势则是电子表在性能方面存在的重要价值之一,也是其生存的意义所在。
在我看来,内燃机车款的机械结构便是新能源车无可取代的最重要价值,而未来新能源车的低廉售价则是其最具竞争力的价值。
我坚信,虽然价值规律里阐述了价格是评定价值的一项重要标准,但对于新能源车来讲,价值不高也是其价值更容易被市场所接纳的展现。
写在最后:内燃机车型与新能源车完全属于不同领域的产品,其所为的竞争关系也不过是促进相互发展的催化剂,通过简单地思考后,既然肯定了内燃机车型与新能源车款均具备双方无可替代的独特价值,那么在同一片天地下其乐融融又何尝无法实现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