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介绍 >> 如果汽车是中国人发明的,现在汽车会是什么
本文来源来知乎问答,在此感谢!
汽车的发明在19世纪中叶,如果发明汽车的是中国人,这就意味着中国在19世纪就掌握了先进的机械工学技术、能源利用技术,并已建立技术研发及大工业体系,那么历史和国际政治的面貌将会与我们所知的历史完全不同——相较而言,“汽车会有什么不同”这种事情是个非常细枝末节的东西了……
不过既然题主问的只有汽车,那么,我们只说汽车。如果要讨论“汽车会是什么样子”,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汽车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先说外观,看图:
这是19世纪初期的马车
这是卡尔·奔驰(就是Benz那个奔驰,又译本茨)发明的三轮汽车,通常认为是现代汽车的鼻祖。
这是奔驰的同事戴姆勒(后来也以自己的名字创立戴姆勒这个汽车品牌)发明的四轮汽车,同样是鼻祖。
在内燃机发明之后,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汽车如大名鼎鼎地福特ModelT:
对比可以看出,汽车在早些年,其外观是延续西方人所熟悉的马车的样式,搭载动力装置制成的,直至二战结束后,汽车的外形才开始考量空气动力学,变得扁平、流线。
因此,在外观上,如果汽车是中国人发明的,那么在其早期时,想必也应当脱胎于当时通用的交通工具,比如:
明清传统的撵车(也叫“轿车”,这也是现代轿车这个词的语源)及步撵(轿子)。
嗯,小空间高顶子,前面或者后面加上动力系统(而且也得加个轮子使得车体平衡),全封闭一下,外形上大概会是这个样子?
当然,随着流体力学的发展,汽车扁平化和流线化的趋势是一定会出现的,这和汽车的发明国没有太大联系了。
至于内置设备的改进和汽车的工业化生产,也和汽车发明本身关联不大了:内燃机引入汽车是其发明的数年后,工业化流水线生产是福特在20世纪初提出的,外形的变化得益于各种其他的设备也是根据使用者的反馈和生产厂家的研究逐渐添加进来的。
可以说这些变化受文化的影响都并不大了,纯粹是客观因素推动,汽车由哪怕非洲人发明,也会自发演化成为我们当前的样子,而工业流程也相去不会太远。
——除非我们假设中国发明汽车的基础,与现实历史基础有重大差距。比如中国在没有19世纪先进机械工学技术及现代工业体系支持下,使用17世纪水平的技术凭空“魔改”出了自带动力输出的交通工具并称之为“汽车”……但是若真是这样,我们恐怕也无法推断其演化路径如何,其发展结果也就真的是无法想象了。
后
视
静
资深汽车媒体人闻静领衔打造
让你从另一个角度看汽车
闻静个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