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

湖南最后的慢火车红网

发布时间:2025/2/10 16:49:16   
00:00编者按:有时候,慢也是一种情怀。当高铁时代呼啸而来,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近之时,在湖南怀化,依然还有四趟没有空调、没有软座和软卧、逢站就停的绿皮“慢火车”,它们穿行在大山深处,为沿线的菜农、果农、居民、铁路职工和学生慢下来,它们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它们是/、/、/、//次列车!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湖南最后的慢火车”系列报道,以图、文、视频的形式,全景呈现和记录四趟绿皮慢火车的扶贫之旅与时代使命。红网时刻记者黎鑫摄影徐士洁怀化报道我是/次列车,每天往返于怀化和塘豹之间。我从怀化出发到塘豹叫次列车,从塘豹返回怀化叫次列车。我沿途经过21个站,全程公里,最高票价11.5元,最低票价1元。我有6节车厢,每天7:15从怀化火车站发车,13:08到达通道侗族自治县塘豹火车站,17:30返回怀化火车站。/次列车,每天往返于怀化和塘豹之间。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投进怀化火车站,林立交错的铁轨沿着晨曦,冲破黑夜与迷雾,蜿蜒消失在目光尽头。/次列车每天清晨都会准时停靠在这里,加水、检修、清扫、上客……7:15,它将一路向南,穿会同、经靖州,最后来到侗乡——通道侗族自治县塘豹火车站。作为目前怀化市境内唯一一条没有进行电气化改造的铁路线路,多年来,沿线的苗族、侗族儿女,搭乘着它走出了大山,将自己的农产品及民俗文化带出去。因票价便宜、通行方便,他们也亲切地将这列火车称之为“铁路上的中巴”。傍着蜿蜒的渠水一路向南,/次列车如同过山车般,将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和铁轨那头的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基本算是亏损运营没有空调、没有软座和软卧,甚至也没有餐车和小推车,/次列车,就是很多人记忆里老火车的模样。“这列火车的服役时间,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广铁集团长沙客运段武沪车队党总支书记曾令云介绍,/次列车作为湖南仅存的最后4列慢火车之一,其车头依然使用着传统的内燃机,其动力也远不如电力车头。列车最高票价11.5元,最低票价1元。列车全程公里,途经21个车站,最高票价11.5元,最低1元。“我都记不清,我们有多少年没有涨价了。”曾令云说,沿线虽然有21个车站,但其中18个站属于乘降所。乘降所,即为方便旅客上下车所设置的小站,不设售票装置,也不办理客运业务,仅供乘客上下车和货运车所用,乘客需要上车补票。“目前还在乘降所停靠的火车,就只剩下慢火车了。”曾令云说。村民们挑着蔬菜上火车。火车徐徐行驶,旅客们在车厢内拉起了家常,箩筐、扁担、蛇皮袋……就堆在身旁。“慢点慢点,还有时间,不要慌。”列车在冷水井车站刚刚停下,挑着担子、提着包裹的旅客们便一股脑往车上挤,列车员一边招呼大家注意安全,一边帮助大家上车。尽管车厢内人流密集,逃票也很容易,但老百姓都会主动买票,遇到有些老人家忘记带钱了,列车员也不会强求。“毕竟,我们本来就是公益火车。”曾令云为我们算了一笔账,/次列车跑一个来回余公里,不算人力成本,花消耗的柴油费就需余元,除开节假日,列车的售票收入还满足不了油费,基本都是亏损运营状态。苗侗乡民搭着火车走出大山/次列车沿线穿行的区域,大多是苗族和侗族聚集地。绵延的大山不仅挡住了苗民和侗民的出路,更让这里的果蔬、民俗文化产品困守深山。/次列车沿线穿行的区域,大多是苗族和侗族聚集地,沿线村民亲切地称呼这列火车为“老朋友”。“我们从年开始,就搭乘这列火车,当时的车费是两块多。”一上火车,粟美云和粟云梅两姊妹便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头戴纱巾、身着蓝黑相间的侗族服饰、背上还背着竹制背篓……她们是通道侗族自治县塘豹火车站附近的村民,乘车是前往怀化的亲戚那儿打工。在她们的印象中,次列车已经是她们的“老朋友”了。因为在没有通高速公路之前,寨子里的人要出远门,基本上是坐这列火车。“那时候山路难走,坐火车的人也很多。”粟美云回忆,当时,村民喜欢拿着自己绣制的侗族织锦去城市卖,换点零钱补贴家用。年12月,随着怀通高速正式通车,侗乡人民盼望已久的高速梦终于实现。这也为他们打通了走出大山的另一条“黄金通道”。侗族村民准备上车。尽管如此,很多侗民依然喜欢乘坐次列车。“这个火车方便实惠呀。”粟美云介绍,目前从通道乘坐大巴车,车费为75元,不仅贵,坐车还得去县城,费时费力,“火车就在家门口,当然要坐火车。”对这列火车怀揣着深厚感情的,还有来自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苗族村民孙方才。每年6月,是他乘坐本趟列车频次最高的时节。今年57岁的老孙,种了大半辈子的水果,其中杨梅种植面积有近亩。“每年我都要挑着杨梅去怀化卖。”老孙说,从靖州到怀化,坐火车非常方便,可以把杨梅直接挑上车。而坐大巴车,因为空间有限,上车很不方便。同时,坐火车的车费也远比坐汽车便宜。车窗外,苗寨、侗寨、大山、溪流……飞驰而过,老孙小心翼翼地理了理箩筐里的杨梅,洒了一点水,倚靠着车窗微微入眠。希望多送村民一段旅程对于列车员来说,列车就是一个小家庭,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车厢中度过。“绿皮车本来就吸热,夏天车厢里的温度可超过45度,连座椅都发烫。”列车员田茂珍说,夏天的车厢内就像一个“人肉蒸笼”,身上的衣服从来没有干过,她们只能通过不断洗冷水脸来降暑,同时,藿香正气水是她们随身携带的药品。绿皮慢火车的工作环境虽然苦,但列车员也有他们的小幸福。进入高铁时代,着装靓丽的“高姐”“高哥”们往往会是一道风景,他们工作时有空调、有餐车、有软座……是很多“铁路人”理想的工作环境。然而,列车员田茂珍却并不羡慕。“我觉得虽然条件苦了点,但是每天看着淳朴的百姓上下车,护送他们走出深山,日子越过越好,也是一种幸福。”田茂珍说,慢火车再慢,也是一种交通工作,它有它的使命和价值!当前,很多省份已经全面进入高铁时代,慢火车也逐渐被“淘汰”。谈到这个话题,田茂珍不免有些感伤,因为他们无法改变现实,“我们只希望能多陪村民们一段旅程。”傍晚17:30,次列车缓缓驶进怀化火车站,从大山来到城市,它就像是一位历经风雨的长者,拖着疲惫的身躯,放下车厢里的乘客,没有人和它说再见,也没有人问候它是否安好。然而,那又如何?至少,列车和村民都安好,他们的每一次相遇和离别,都是如此平凡又深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9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