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介绍 >> 内燃机渐行渐远,奥迪发布战略
继奔驰和宝马发布电动化转型时间表后,奥迪也坐不住了。
8月26日,奥迪发布了Vorsprung战略。战略指出,自年起奥迪将面向全球推出的新车型会全部切换为纯电动车,且至年,奥迪将逐步停止内燃发动机的生产。
毫无疑问,这一战略奠定了奥迪未来十年的发展框架,更决定了其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竞争格局。
目标更为激进
可以看到的是,坚定推进电动化转型如今已成为奥迪全新战略的核心,其首次从企业战略层面明确了奥迪从燃油车时代向电动车时代切换的时间表。首先在燃油车领域,至年,奥迪将面向全球市场推出最后一款全新内燃机车型,其产品定位为大型SUV,而这也是奥迪在燃油车时代最后的绝唱。直到年,奥迪将逐步停止内燃机的生产,相关燃油车型将退出历史舞台。其次在电动车领域,自年起,奥迪面向全球推出的全新车型将全部为纯电动车型。其中,奥迪去年启动的名为“Artemis”的特别研发项目,也将为奥迪开发出面向未来的高效电动车型。可以确定的是,在未来的12年里,奥迪将完成全面的电动化转型,这比欧盟制定的整体目标足足提前了2年。当然,奥迪也为自己留了后手,明确表示这一目标并不是全球性的一刀切,而会根据不同市场的实际需求和法律法规来制定相应的退出时间。比如中国消费者对燃油车型的需求尚存,因此奥迪也仍将会在年后为中国提供本土化生产的燃油车型。从销售数据来看,中国是奥迪全球最大的区域市场,奥迪显然舍不得中国市场这块肥肉。年,奥迪在华销量达72.7万辆,而年奥迪全球销量也才只有.2万辆,单中国市场就为奥迪全球贡献了42%的销量。这一前提还是目前我国并未发布统一的禁售燃油车时间表。但问题在于,在奥迪的家乡欧洲,这种转型的压力已经迫在眉睫。转型迫在眉睫
在此前的年1月,欧盟正式实施史上最严格的碳排放法规,无法达标的企业将面临巨额罚款。到年、年排放量目标将比年分别降低15%和37.5%。在巨大的政策压力和市场前景的驱动下。大众、奔驰、宝马等车企在此前就已发布电动化转型战略。比如宝马计划在年纯电动车型的销量每年将同比增长50%以上;到年纯电动车型将至少占全球总销量的50%;奔驰则是到年,电动车型的销量占比超一半,内燃机车型的数量到年将减少70%。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是,在7月14日的欧洲首部气候法“减碳55”正式公布后,它被业界视为史上最严气候法。欧洲希望在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同时,也明确了欧盟将在年时全面禁止汽油车和柴油车的销售。就在前一天,大众汽车集团发布了NEWAUTO战略。在新战略中,大众承诺到年时,集团将在主要市场销售的新车将接近零排放。这也不难发现,奥迪电动化转型的战略目标,实际上与欧盟的碳中和目标和大众汽车集团的年战略目标有所吻合的。但相比之下,自年起全新车型将全部为纯电动车型的计划,也可以看到奥迪的电动化转型目标却是最为坚决的。践行可持续发展
当然,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转型期间的投入是长期且巨大的。它更需要企业在有限的资源中降本增益。而与竞争对手相比,背靠大众汽车集团的奥迪,实际上是可以通过集团内部协同实现规模化优势,激发出更大的转型潜能。就比如虽然奔驰是豪华阵营中利润率最高的品牌,但在这种类似集团规模优势上,还是不及奥迪的。具体来看,在电动化方面,整个大众汽车集团将实现平台化的协同开发。比如,奥迪与保时捷联合开发了PPE平台,未来双方将基于这一共享平台开发具有各自品牌特点的纯电车型。再比如,大众下一代高度兼容性的SSP机电一体化平台,在不久的将来也可以为奥迪共享使用,从而进一步大幅降低电动车的研发成本。无需质疑的是,未来无论是在电动化还是数字化转型中,奥迪都将在与大众汽车集团的协同效应中充分受益。值得一提的是,豪华之所以称之豪华,也是因为其肩负着社会责任。就如奔驰每年在中国都会发布《戴姆勒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宝马集团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战略核心一样。一个可喜的变化是,在新战略中奥迪明确将国际通行的ESG评价体系纳入核心业务,并将成为未来公司决策的重要依据。奥迪希望能平衡商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并在气候保护、非可再生能源保护、员工安全与健康、社会责任、企业合规等维度贡献力量。无论如何,奥迪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并且,现在公布的“Vorsprung”战略还只是一个大的框架,里面涉及的具体措施将由奥迪CEO杜思曼在9月1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进行进一步说明。创新管理、数字化生产、真正理想的电动车型、奥迪对未来世界的愿景、5G技术、如何可持续地打造供应链等等,这些会成为奥迪在接下来几天讨论最热的话题。但是,无论对未来的展望有多美好,我们依旧会走进当下。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奔驰、宝马还是奥迪,其在中国的电动化之旅并不顺利。就以奥迪而言,自年推出首款e-tronSUV以来,已经先后推出了E-tronGTfastback和Q4E-tron跨界车等电动车型。以奥迪e-tron车型为例,1-7月在华销量为辆。而同期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超过万辆,可以说在中国市场毫无存在感。而说到最后,在铆足马力、快马扬鞭后,在这历史性转型的下半场,这种百年豪华品牌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创新体验,还是值得期待的。汽车维基APP
爆料投稿合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