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

技术的进步会有尽头吗也许它并没有你想象的

发布时间:2025/4/10 14:52:47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曾盛极一时。——里尔克《秋日》一个背景音一般的疑问,渗透在当今许多话题之下:大停滞将始于何时?许多人作此猜疑,是因为后冷战的全球化蓬勃期已显疲态。本文与此关系不大,而是关乎遥远的未来。无人能知大停滞何时会来,但是它迟早会来,因为技术发展终有尽头。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与政治的最大影响不在于其发达程度,而在于技术的突飞猛进冲击出的偶然与不确定;关键不在于技术的既有成就,而在于变化率。正是它的冲击让社会关系陷入不确定,迫使现代人将政治和经济的确定性理解为规则与规律的普遍有效性,且它们只能基于平等的道德人格;现代人以一种更费力而抽象的规范,取代了静滞社群中更易得的规范。技术进步一旦停止,我们习以为常的许多制度与思想都会面临危机。科技进步终有尽头,正如人终有死。工业革命已有两百年,它还会持续多久?三百年也好,五百年也好。人类又将存在多久,十万年,还是百万年?我们身处的“变化社会”仅是漫长历史中的白驹过隙。进步的无限可能性只是生活在高速发展期的幻觉,就像古人因视域受地平线所制,就说大地是平的,但地球在更大的尺度上仍是圆的。有人认为技术停滞太过遥远,就像青年觉得死亡遥不可及;但进步的放缓会更早来临,如同人至中年就能初步体会到衰老。除了科学与精密工艺的极限之外,当然还有其他条件限制着人类,例如生态环境,但这个因素理论上可能通过“更高”的技术克服,并非终极的限制;本文不讨论其他问题,尽管它们会与本文所谈内容构成合力。有人认为,可控核聚变等技术能实现“后稀缺”社会,这是对经济学的基础误解。一切成本皆机会成本,而最常见的机会成本是时间,其稀缺性源自人终有死与时间偏好。无论物质多么丰富,欲望总会排序出新的稀缺性、新的成本、新的经济均衡。还有人想象,未来会是人类奴隶主和机器奴隶的世界,人人都是诗人或哲学家。这是时代错乱地将未来机器智能接入了当今教育和经济体系,导致旧教育不适应新世界,新供给远大于旧需求罢了。诗人与哲学家只可能涌现于历史激变,例如轴心时代或启蒙时代,尘埃落定之时最不需要也最难产生诗与哲学。即便在完美的再分配制度下(这依赖制度化的广泛政治参与,本文正要讨论其危机),静滞时代的失业者得到的也不是闲暇而是无聊。经济与人性的基本原理不会被核聚变与人工智能的乌托邦消解。讨论技术停滞的影响似乎只是科幻小说般遥远的问题,却不是一个假问题。社会科学擅长把握原理与极限,不擅长刻画历史轨迹,但是遥远的极限却如地心引力般影响历史轨迹。本文描述的是一组相互关联的历史因素,并标记出能够应对这种趋势的原理。文化必然对后世有长远影响,人们无法像更新机器那样更新文化,因此文化事业必须目光长远,不能仅满足同时代的需要,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迈过了三百年,从古典文化衰落到中世纪也是如此。作者|巫怀宇技术停滞的可能社会后果在关于政治与社会经济之间关系的问题上,政治哲学提供的视角是单向的。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4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