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前景 >> 无人驾驶是神马真能彻底解放双手
自德国人
卡尔.本茨
于
年1月29日
推出世界上第一辆四冲程
汽油
内燃机驱动汽车至今,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
个年头!伴随着
市场
和
法规
的逐步助推,汽车发生了一系列的革新,由
纯机械
产品到
机电一体化
产品,再到目前定位为
智能化
产品。尤其当下,处于
微处理器
“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满身装载传感器、处理器、微执行器的汽车,不仅能读懂我们的意思,还能让我们感到十足的有意思。所以,
未来
从来不远,无人驾驶汽车已经
扑面而来
!
那么,什么是无人驾驶汽车呢?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大量车载新型传感器是她的
五官
,通过五官观察,她能够远距离长时间的
感知
周围环境,比如:周围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标识、天气;来往行人等;微处理器网络是她的
心脏与神经
,通过车载总线相互
沟通
,她能够融合各种信息,快速精确的分析,预估,指导控制器的动作;执行器是她的
四肢
,不仅能
执行
控制器的命令,也能够把实时的执行结果
反馈
给她的大脑,大脑再进行
自学习
,优化数据,提高决策!
目前,
无人驾驶技术
方面的
领军企业
包括Google,Apple,Uber,百度等这些大型的
互联网科技公司
,以及一些国内外主流的
汽车制造商
,如奥迪,宝马,长安等,还有一些与
汽车相关供应商
,如博世,思维图新等。
常言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虽然无人驾驶是同一目标,但
发展计划,技术路线,盈利方式
等
各不相同
。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打算是一步到位,借助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完全摘除“方向盘”,实现无人驾驶,将来以车内体验与乐趣为主争夺市场;传统汽车制造商采取分步走策略,首先实现部分辅助驾驶,高度辅助驾驶,无人驾驶,以汽车安全为前提,以高级辅助驾驶技术ADAS,巡航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为主攻技术,最终以销售汽车而盈利;而汽车相关的供应商则定位于实现无人驾驶某些方面的技术,形成技术垄断而盈利。
当然,提及无人驾驶,Google可谓这方面的始祖!作为最早研发无人驾驶的科技公司,
研发积淀一直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成为推动无人驾驶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此外,以Googleearth为基础的高精度地图导航系统,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样本。
截至年10月,根据Google提交给机动车辆管理局的报告,
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在自动模式下已经完成了万英里(约合万公里)。
如果按照人均年度行驶里程计算,这相当于一个人类驾驶员大约年的总行驶里程。
宝马的工程师在试验车型上安装了高精度的传感器列阵,在分析完大量数据之后,汽车会针对当前路况做出精确判断,
“让操控接近汽车的极限”是他们另外一个目的,因此一旦开启“极限模式”,汽车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完成一些高难度动作,比如高速避障、漂移。
当然有了精确的传感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准确的算法,
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判断行人准确率达95%,而判断红绿灯,准确率99.9%,这两
项均到达了无人驾驶技术业内先进水平。
因此,各种途径都是我们在探索或优化无人驾驶,但毫无疑问,安全和法规是真正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因为,安全是检验技术最可靠的方式,法规是有序生活最有力的保证。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年10月之前,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测试以来,共发生过18次事故,
其中9月份的车祸较为严重,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在进入十字路口时被道路上的另外一辆汽车撞到,
它的右侧车门遭到严重破坏。当时安全气囊已经弹出,所幸的是没有人员伤亡。Google方面已经证实了这是由于技术故障导致的车祸。
无人驾驶汽车难免会发生交通事故,
那么出了事故是汽车制造商或无人驾驶软件制造商还是驾驶员该负责任呢?
当然,出了车祸以后,
相关的保险理赔是否有适用的法律?
由于无人驾驶汽车都搭载微型计算器并联入服务器,
黑客可以轻易渗入软件漏洞控制无人驾驶,
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应该如何跟进?
令人可喜的是,Google、宝马等企业加快了无人驾驶技术的更新升级
,国内的长安汽车也加大了投入,
累计投入亿元提升无人驾驶技术水平。
在美国,少数州已通过立法,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
谷歌无人驾驶系统正式被认定为司机,百度无人车也获得美国加州政府颁发的路测试牌照;同样国内外都开始了法律法规的专项研究,标准的设立也在推进,涉及民事损害、个人隐私也在进一步研究规划中。
无论上述措施结果如何,至少表明了两点:1.我们已经在行动的路上;2.无人驾驶汽车终将扑面而来!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无人驾驶汽车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取代人工驾驶汽车,成为我们出行的基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