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日本的滨松,说起滨松这么一个小小的县城,真的不得不说是个传奇之地,大名鼎鼎的本田公司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和铃木摩托车创始人铃木道雄都是来自这里,而本田、雅马哈、铃木也是目前日本前三的摩托车制售企业
山叶寅楠由于从年轻时就熟悉西方的科学技术,所以最初他就以修理医疗设备为主业,有一天一台风琴坏了,山叶心想我连如此高端的医疗设备都能修,风琴要不我也试试修修看?一来二去,风琴修好了,山叶也顺便掌握了风琴的结构和发声原理。
出于对行业前景和自身能力的绝对自信,年,山叶寅楠创建了雅马哈风琴公司。不久,由于察觉到日本民众的娱乐需求,公司又开始研制电子琴。年,公司又生产出日本第一台钢琴,同时得到了海外的认可,此后不久,整个日本就不再从国外进口钢琴了。直到今天,在日本滨松的雅马哈摩托车博物馆中,雅马哈公司仍然以自己身为世界上最大的钢琴制造商和其光辉灿烂的历史为荣。各个年款眼花缭乱的各式摩托车分布于展厅四周,而展厅正中永远就是这些美轮美奂的钢琴。
随着公司的发展,雅马哈公司凭借其一直秉承的前沿技术和精湛的工艺,在更广范围内的产品和服务领域进行多元化投资。今后有机会我们可以像聊雅马哈的摩托车一样,聊聊雅马哈的房屋建造、乐器制造、跟汽车的渊源等好多好多故事,今天我们先从我们最爱的雅马哈摩托车聊起。
前面说到,雅马哈从创立之初就不停地创新和涉足不同领域,到上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又委托雅马哈为其维修飞机螺旋桨,修好之后他们就借了一台飞机发动机来进行测试,但是这个发动机又老是坏,多次维修之后久病成医,雅马哈又掌握了发动机制造技术。有了发动机这个核心部件的研发能力,我们最爱的摩托车就孕育而生了。说说那些大名鼎鼎的雅马哈制造的发动机。无论你对汽车摩托车是否感兴趣,您大概率应该只有一部漫画,一部电影,叫《头文字D》,你应该也听过周杰伦的一首歌叫做《漂移》,里面的主角,当年那台贴着藤原豆腐店的丰田后驱神车卡罗拉AE86就是用的雅马哈自主研发的发动机。
到今天,为啥雅马哈这么牛逼它们却迟迟不进入汽车领域呢?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在我看来最大的原因就是它的大股东丰田高高在上,它们根本没有必要再参一份。在年,雅马哈发动机集团就开始与丰田合作,涉足汽车发动机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了。我们说过:雅马哈是日本四大摩托车制造商之一,是全球最狂野,最神奇的摩托车品牌之一。
二战结束之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国内的经济受到了毁灭性打击,老百姓们自然也没钱了,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艺术谈什么钢琴?所以雅马哈审时度势,也跟着本田,开始转型成为了廉价交通出行解决方案的企业。既然是廉价,那汽车就想都不用想了。怎么办呢?当然就是造摩托车。
雅马哈之前研发了特殊金属技术用以设计生产钢琴,战后公司意识到可以用特殊金属技术来生产摩托车。但是在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怎么样又快又好地做出一台有竞争力的车呢?
我们都知道,日本摩托车一开始就是模仿,但是和某些国家的仿制不同,日本企业的模仿是非常有追求的。有技术和从头开始完全是两码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仿制,在开发雅马哈冲程式发动机一号机“YA-1”时,他们曾将全世界评价极高、制作工艺完美的德国DKW公司的名车“RT”作为模仿对象。
年8月,YA-1设计完成。DKW一说大家就一定知道,它就是现在奥迪品牌Logo的四个圈之一。但是在实际制造过程中,雅马哈却在模仿的基础上对摩托车进行了更优越的性能提升。
将引擎从原来的三段变速提升至四段变速。将控制踏板和脚踩启动踏板同轴化,就算切断离合器,无论变速齿轮在哪个位置上都可以发动引擎。历经无数次的实验失败,最终成功完成新轴轮的开发。
年2月,在雅马哈品牌诞生68年之后,雅马哈发动机有限公司从乐器制造株式会社中独立出来单独成立公司,当时的资金只有三千多万日元,第一任社长川上源一就任。
都知道雅马哈的工程师们是一群“疯子”,特别他们的领导也是一个更疯狂并且执着的“疯子”。川上源一一上任就传递出一个信息:我们要迅速造出一台摩托车来对抗本田仅用时八个月雅马哈就将前期设计的这台风冷两冲程cc被称为“红蜻蜓”的“YA-1”摩托车量产并进行市售。
在“YA-1”的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制品的高精度高品质,每一台都是手工完成,经过严格的品质检查后才能进入市场。
而为什么它又被称为红蜻蜓呢?因为当时日本的摩托车根本不注重外观和设计,都是黑漆漆的一坨,但是雅马哈公司强调设计和美感,着力打造了外形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油箱,整车造型紧凑简洁。别忘了,钢琴、家具这些最需要的是什么?雅马哈不可能摒弃这一点。
虽然“YA-1”品质绝佳,但作为后来的制造商,特别是作为一个前有本田这座大山阻挡着的追赶者,雅马哈想立刻成功进入市场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YA-1”比起一般cc摩托车的均价要贵五分之一左右。
一般企业能想到的当然是降价促销,但是雅马哈并没有选择这条路,而是忠于自己的内心,用实力说话。这种做法我认为一直到今天都很好的遵从了其企业内涵,“我就是我,我不接受动力随意阉割,不接受随意改变我的作品,即使你不让我卖!”这句话对谁说的,各位自行领悟。怎么用实力说话呢?和当时其他所有全世界的摩托车品牌一样的路数,参加比赛!年7月,此时,雅马哈发动机公司从刚刚从其乐器制造有限公司(现雅马哈有限公司)独立出来。
成立仅10天以后,“YA-1”就参加了日本最大规模的第三届富士登山摩托车比赛。首次亮相的“YA-1”便旗开得胜包揽了前四名,当年11月雅马哈又参加了“第一届浅间高原登山赛”,并且包揽了这个级别的前三名。你知道当时有多少个品牌参加这项比赛吗?36家,没错,可不是只有本田和雅马哈。你知道当时的这个名次有多么的令人震撼吗?各位如果看过之前我文章写到的本田的历史就应该知道,这个时间点正是本田宗一郎准备在世界顶尖赛场曼岛TT上一展身手的时候。
当时本田由于财政问题,宗一郎被搞得焦头烂额,无奈之中无论是家人还是商业伙伴都劝他休息一下,于是宗一郎前往英国观看了曼岛TT大赛。
他惊叹于世界上其他优秀摩托车品牌赛车的强大,暗自发誓自己要打造摩托车领域的世界第一,于是回国后,宗一郎手写了《曼岛TT出征宣言》,宣布一定要拿下曼岛TT冠军。他亲自在公司中挑选了20名对摩托车感兴趣的年轻人,并在琦玉县制作所成立了“TT比赛推进本部”开始着手研发赛车。所以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曼岛TT,他要当世界第一。
所以说,本届比赛本田可以说是倾尽全力,为曼岛TT做预言,本田宗一郎亲帅厂队,最终获得了cc和cc组冠军和cc组亚军。但是cc级别的前三都被雅马哈这个才成立不到一年的品牌给夺走了,可见雅马哈的变态。
通过这次比赛,“雅马哈”和它的“YA-1”名声大噪,在东京的经销商转眼间就从三家增加到二十多家,从此以后,雅马哈这个品牌就开始了它的传奇,至今仍然没有变的,仍然是它这颗比赛的心。雅马哈懂得参加比赛正是展现其品质和性能的最好方法。
消费市场受到比赛的刺激,到了年底雅马哈公司有名员工,每月能够生产辆摩托车。
仅仅过了一年多一点,年2月,雅马哈公司生产出了“YD-1”型竞赛摩托车。这部全新车型的发动机是一部双缸cc机型,而且是完全由日本雅马哈原创。
看看,这么短的时间就不抄袭了,国内的某些企业,你们脸红吗?这部车的诞生扩展了战后日本国内摩托车的用途,它让消费者们知道了,摩托车不仅只能日常代步,还能拥有更加强大的性能,也能带你去远方。同时,它也为日后的摩托车发展指明了方向。YD-1和今天的很多发动机不同,它就尽全力想把发动机裸露在外,让人们看到它的设计哲学,这让设计师石山笃倍感骄傲。在仅仅进入摩托车领域3年之后,雅马哈又迈出了一大步,他们开始将自己的摩托车销往海外市场。
年,YD-1成为第一款在美国销售的雅马哈摩托车。年起,雅马哈的海外扩展战略开始正式实施,首家海外生产基地墨西哥工厂正式成立。随后,印度工厂,荷兰公司,巴西公司,加拿大公司,美国公司,台湾公司...世界版图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了雅马哈的足迹。时间到了上世纪的60年代末,雅马哈第一次自行设计出一部又能日常代步,又能到野外撒欢的摩托车DT-1。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那时正好遇到战后美国婴儿潮诞生的儿童们成年,有人有钱有追求,当然就有了消费。年,DT-1正式上市销售,在当时的美国一炮而红,毫不夸张的说,美国的摩托车越野文化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这部车。接下来发生的事,让雅马哈成为了世界第二大摩托车公司,直到今天。年,雅马哈顶住压力,冒险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开发出了第一台装配四冲程发动机的车型XS。
这是公司技术一项重要突破,在此之前,所有的摩托车都是两冲程的,汽油和机油必须混合加注,包括巨无霸本田,摩托车四冲程发动机技术真的是将本田逼到了绝境。
XS所装配的双缸发动机质量可靠,极速又高,发动机转速在七千转时能爆发出53匹马力,且热衰耗很低,各位,这可是在50年前。这款车当仁不让也是雅马哈里程碑式的重磅车型。
XS的初代车型设计于年,当时日本有个小型内燃机公司HOSK在德国学习发动机技术,德国的Horex摩托车制造公司当时在德国欧洲有着非常高的技术以及理念。
Horex有一个型号Horex型摩托车,并列双缸结构,日本人非常看好这个车,当时就回到日本着手整出同样发动机的摩托车型号。很快HOSK就问世了,但是之后不久,HOSK公司的营运出现问题,资金出现紧张。
当时生产摩托车配件的昭和公司,也就是现在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Showa减震器公司收购下了HOSK,不久后雅马哈又买下昭和公司的股权,顺带买下了HOSK的全部技术。
HOSK这个公司从此消失,经过几处所有权变更后,HOSK最终由雅马哈拥有。年雅马哈在HOSK发动机技术上做了改进,并将发动机排量升级为cc,推出了一代经典XS摩托车。XS的生产一直持续到年代中期。这台车被誉为最美的双缸车型,玩复古的圈子中XS应该是没有人不知道的。时间很快来到了70年代末,雅马哈历史又一款重磅出行呼之既出。它就是雅马哈RZ。年,在东京车展上,第一代的雅马哈RZ首次亮相。它的外观设计又一次震动了整个摩托车领域,它是雅马哈经典的“感动”哲学的最新表现形式。
这台车车体很窄,车手的双腿能够很好的夹住车身,让“人车合一”这个理念能够完美展现。“感动”这个造车理念直到今天仍然是雅马哈的设计初衷。雅马哈认为:摩托车并不只是冰冷的机器,而是一个生物,公司需要将感情和真心完全倾注到摩托车的设计之中才能孕育出最完美的作品。
年5月,RZ开始正式进行市售。过去和现在不同,过去一个车型几乎每年都在进行小改款,一直持续到年。既然都说到了RZ,又怎么能不说YZR呢?
最初,YamahaYZR是作为赛车制造的,在年代至0年代的各种cc大奖赛中代表雅马哈。
年,雅马哈生产了旗下第一款仿赛车型。而它,就是现在每个摩友只要提起雅马哈大概率会第一个浮现在脑海中的名字“R1”的初代车型。
它的设计大大影响了现代仿赛摩托车车型外观,各位可以仔细想想,它出现之前,有类似的车吗?当然,除了设计,性能方面在当时R1也是无车能及。R1正式推出之后的一年,雅马哈又推出了R6,它是到目前为止中量级仿赛车的重磅车型,这个级别你不可能忽略它。(虽然国内,哎...)R1、R6这两款摩托车都充分体现出了人车合一。雅马哈致力于让摩托车具备更多人类的感官和感受,每台车都配有优秀的电控系统,电子油门,ECU等等先进配置。每一台车在制造出来之后都会由人工进行检验。
盘山工厂每隔一年就会对它们进行升级换代,性能提升真是日新月异。但是,有一点是始终如一的,那就是每台车型所包含的雅马哈造车哲学。
说到这里特别要指出一点:不论汽车还是摩托车,世界上大多数车厂,设计师和工程师完全是两种思维,相互之间也是相互看不起。有些品牌可能设计师拥有主要话语权,比如PSA、比如DS;有些品牌可能工程师拥有主要话语权,比如雪佛兰。
我想说无论哪方占主导,最终推出的产品一定是有偏向的。但是在雅马哈,即使是工程师也非常注重设计和审美,他们的每个人都力求让骑士能享受到摩托车的美,这个美既包含性能又包含外观。
强大的性能,独特且纯美的外观,让雅马哈在这个世界上独树一帜。
年,肯尼罗伯茨驾驶前面提到过的雅马哈
成为第一位赢得世界竞标赛MotoGP的美国籍赛车手。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只是一名出色的车手,更是一位优秀的工程师。他协助雅马哈为他的这台战车研发出全新全铝车身以及全新的悬挂系统。他首次提出了在前轮使用小直径轮胎的设想,这样有利于高速稳定性已经入弯的准确性。此外,他还有一项创举,大家都知道磨膝过弯吧?很多摩友梦寐以求的就是在磨膝过弯时能留下一张够他吹n久的照片。而肯尼罗伯茨就是第一批使用这项技术的车手,关于磨膝过弯今后我还会讲专题,今天先挖个坑。
年到年,第三位雅马哈车队美国籍车手韦恩雷尼简直是所向披靡,他同样驾驶着改进后的YZR连续3年赢得世界冠军。
可惜,年,当他意气风发、胜券在握时,在意大利的赛道上发生了严重的意外事故,不仅错失了当年的世界冠军,同时也让他胸部以下终生瘫痪,余生将与轮椅相伴,他依旧热爱着赛车运动,虽然不能再骑上摩托车驰骋于赛道,但他还从事着与这项赛事有关的工作,多次担任过车队经理。当然,说到雅马哈的车手,怎么能不说“小飞侠”罗西?罗西最辉煌的年代,是在-年。在这14个赛季中,罗西在最高组别取得了7个年度骑手冠军、2个亚军、2个季军,在GP和GP组别取得2个年度骑手冠军和1个亚军。
罗西与雅马哈的在过去的合作中创造了很多里程碑,他是历史上雅马哈最成功的车手,在一起的场比赛中,总共赢得过56个分站冠军、43次亚军和35次第三名。
雅马哈是国际摩托车比赛中的常客,目前战车YZR-M1和YZF-R1分别征战于最高级别的MotoGP和WSBK赛场。
可以说,雅马哈的产品已经辐射到全世界,超级摩托车、美式巡航摩托车、街车、越野摩托车、耐力摩托车、各种大小绵羊踏板车正在世界各地的道路上肆意驰骋,无论是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古老乡镇的偏僻土路,处处都可以发现它的踪迹
如今的雅马哈麾下的骏马良驹如云,让车迷们如数家珍的有N-max,S-max,X-max,T-max,XVS、Sr,Xsr/,XVR,BOLT,MT-,MT-03,MT-07,MT-09,MT-10(最早的MT-01装配的是cc双缸发动机),Tenere,SuperTenere1,Xt1,Tracer/GT,Fjr,XV1,Star系列,R,R15,R3,R6,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