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介绍 >> 电动吹们想要开着一台电动爹去越野,现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会相信,电动车的历史其实比燃油车更久。
在19世纪后半叶的年,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RobertDavidsson)制作了世界上最初的可供实用的电动汽车。比德国人戴姆勒(GottliebDaimler)和本茨(KarlBenz)发明汽油发动机汽车早了10年以上。
而当时的内燃机技术还相当落后,行驶里程短,故障多,维修困难,电动车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市场主流。
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内燃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T型车问世,以流水线生产方式大规模批量制造汽车,同时使汽油机开始普及,致使在市场竞争中电动汽车由于存在着技术及经济性能上的不足,被无情的岁月淘汰。
可谁又能想到,在兜兜转转近百年后,原本被市场淘汰的电动机突然被一群人冠以“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口号硬生生从坟墓中拉了出来。从世界文明发展史来看,这可能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文化复兴”。
然而此次复兴并非是因为相关技术有了重大突破,至少从目前看来电动机仍然是个仅能代步的“蹩脚货”,或者我们不如说的更加露骨一些——几乎所有的技术都要从0开始。于是在国家畸形的大力补贴下,无数投机的“新势力”造车拔地而起,可在退补的今天却只剩下了满地鸡毛。
不过对于部分侥幸存活下来的“新势力”来说,即便他们对明知电动车在现阶段依旧被燃油车全面吊打。但为了表示自己对保护北极熊生存环境的决心,他们依旧在大声叫喊着“电动机已经可以全面代替内燃机”或是“电动车续航km已经足够”等名言金句。
并且随着相关技术小有突破,他们的腰杆也逐渐变得挺拔。在前两年如果你说电动车都是垃圾,由于电动吹们尚处在懵懂时期,听到只会红着脸躲避。
如今,他们变得更加成熟自信,并总结了一整套太极话术,实现了逻辑自洽。核心思想是“电动车没有缺点,如果有,那也是你的缺点”,具体表现为“坚决和消费者的需求对着干”。
甚至在最近还有部分电动吹开始大肆宣扬“传统越野车即将被纯电动越野车取代”的言论,那么就现今的技术而言,开着一台纯电动SUV去越野究竟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说续航方面,电动车在经过近些年发展过后终于达到了公里的续航级别。客观来说,这个数据已经与部分内燃机达到了持平的水准。不过这里要先明确一个概念,厂商所说的续航往往都是等速续航,即关闭所有电器用60km/h匀速行驶得来的最优结果,但明显这种算法是有悖于日常驾驶环境的。
同时由于电池的物理特性,在寒冷天气下续航里程会大幅度缩水。之前广泛流传的“蔚来ES8百公里消耗45L柴油”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东北的冰天雪地中ES8仅有公里左右的续航,但放电快并不代表着充电快,你依旧至少需要等待40分钟的充电时间。
单从这一点来说,驾驶电动SUV去越野就是极其不现实的,抛开大功率输出下电量极速流失不说,仅是补充能源就无法做到。燃油车型能携带副油箱,而你却无法携带副电池。当然如果你有蔚来一般的经济实力,能找一台越野能力极强的柴油发电车随行的话,那就当我没说。
除了续航,电池的安全也影响着电动越野车的发展。一般来说,越野会包含涉水、交叉轴等复杂路况,底盘剐蹭等在所难免,而传统燃油车的进气口、油箱等关键部分均处于车身较高位置,一般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而电动SUV则不同,它的电池一般位于车身底盘的位置,比如蔚来ES8、特斯拉旗下车型都是这种结构,所以在极限越野的情况下,电池很有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安全隐患。
其次,借助于电动机天生神力般的扭矩优势,电动车终于在加速方面找回了自己“三秒真男人”的高光时刻,而目前几乎所有电动车厂商都会将加速性能作为卖点之一。
同时每个车轮都拥有独立电机驱动的优势看起来也十分美妙,理论上可以瞬间对打滑车轮进行制动,似乎属于差速锁的硬核年代终于要过去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厂家将太多的努力都放在了加速方面,导致电动四驱技术至今还是无法传统的分时四驱一较高下。无论是动力分配还是稳定性,即便是最强的MODELX也未必敢与哈弗H5这种最入门级别的越野车正面抗衡。
并且如果你足够细心,你就能发现身边大部分电动产品都是打着全智能的旗号作为噱头。但反观例如LC、PAJERO、PATROL等经典越野车,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未将“智能”作为自己的特点。因为它们知道,唯有通过性才是目的,而并非炫酷的三联屏或是半夜会自己唱歌的所谓“智能助理”。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现阶段电动SUV从设计之初就没打算带你去看星辰大海,电池技术的瓶颈与糟糕的品控让他们不得不沦落为单纯的代步工具。而越野车的制造一直是个极其保守的过程,这也是非承载车身+硬桥悬挂存在至今的意义。
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越野车最终的发展很有可能是由混动系统引导的全面“电动化”,而非是如今电动吹广泛传播的“纯电化”。轮边电机+传动轴的搭配完全可以让传统越野车进行全方面进化,而至于纯电系统?暂时还是忘了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