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介绍 >> 姜帆中国基建工程让世界惊叹
最美丝路青年系列访谈和传播·中交青年风采
作者
《中华儿女》李玲
编辑
张惠清
一条长长的铁路从森美兰州的小镇金马士沿着马来西亚半岛西海岸一直蔓延到半岛南端,行驶在这条铁路上的列车时速慢,设备老旧,乘客也很少,空空荡荡的列车里,总会出现一个中国年轻人的身影。他经常随身携带一个数码相机,每到一个停靠站,都会走出来拍照,不是拍远处丛林美景,也不是拍唯美的寺庙建筑,而是将镜头对准那些老旧铁路设施。
“这条铁路使用的是内燃机车,建设规格比较低,-公里的路程要开6个小时。年开始,我们推动一个马来西亚铁路电气化升级改造项目,这条铁路进行双线电气化升级。升级之后,原来6小时路程可以缩短到3小时,乘坐体验也会更舒适。”这个经常乘坐火车,考察铁路现场情况的年轻人,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简称“中交集团”)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总经理部外联部副总经理、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南太平洋区域管理中心总经理助理姜帆。
大学毕业,姜帆被中国港湾公司选派到马来西亚任职,一去便是十二载。伴随着两国友好深入往来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发展需要,他把青春和热血都挥洒在马来西亚这片土地,马来西亚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中交集团这个背靠中国,积极推动与海外各国友好合作的特大型国有基建企业,成了他实现个人梦想的广阔舞台。异国他乡的艰辛,对亲人的思念,都化作他爱国的赤诚,奋斗的脚步,为他的青春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名火车司机带来的使命感
经常挂着相机乘坐同一班列车的姜帆,吸引了火车司机的注意。
“你是哪里人?是不是对火车很有兴趣?”终于有一次,在列车靠站间隙,火车司机主动跟姜帆搭话。他是马来西亚人,嘴上永远叼着香烟,衣服上总是有油渍,看起来60岁左右。
在中国驻马大使馆号召下,中交马东铁项目总经理部多方筹措当地社会紧缺的防疫物资并主动捐赠
“我来自中国,是一名工程师,我们想对这条铁路进行双线电气化升级。升级之后,原来6小时路程可以缩短到3小时,乘坐体验也会更舒适,以后乘客会越来越多。”
得知这个消息,司机特别兴奋,“眼睛里闪着光”,姜帆清楚记得他激动的眼神。他热情地拉着姜帆进入驾驶室,“在驾驶室拍照更清楚”。一路上,他给姜帆讲述自己的故事:他的父亲也曾是一名火车司机,毕业之后,他子承父业,“马来西亚的铁路在英国殖民时期就开始建设,自从马来西亚建国之后都没怎么升级改造,除了这一条线路外,其他两段都已经开始电气化双线改造,只有这一条一直没有动静”。开了一辈子这条线路,他总是抱怨陈旧的设备和漫长的路程,“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退休之前开一次电气化列车,职业生涯也就无憾了”!
姜帆听后很感慨,并坚定地告诉他,“目前中国和马来西亚政府正在展开合作,计划由中国公司对这条铁路进行升级改造,以后铁路会变成双线,机车变成电气化,速度能开到每小时公里”。
司机既兴奋又感激地说:“有那么多外国人来我们国家,我觉得中国人是最好的。中国人积极参与马来西亚基础设施建设,为我们修桥修路,我们心怀感激。”
“之后每次乘坐这一班列车,他看到我,一定会拉我去驾驶室,给我讲,哪段路基不好,哪段经常塌陷,请我们将来修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每次见面都会问我,什么时候开工,什么时候完工。每次我都说快了快了,一定赶在你退休之前”。然而让姜帆遗憾的是,这个项目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直到年才开始修建。期间他和这名火车司机失去了联系,等项目开工,姜帆再去乘坐那列火车,已找不到他。“希望项目竣工后,他能以乘客的身份乘坐一次这班火车”,姜帆感慨地说。
疫情期间,姜帆(右一)与大使馆、医疗物资生产厂商、物流渠道和受赠单位协调对接,保障物资及时捐赠
在马来西亚工作了十几年,跌宕起伏的商务谈判,政治动荡引起的项目危机,面对疫情影响推进复工复产……有太多经历和故事,而这名普通火车司机却给姜帆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成为他在异国他乡坚持的动力和意义所在。
怀梦想,致远方,青春列车起航
8年,北京正在筹备奥运会,基建行业迎来难得发展机遇。在奥运村,很多大学生参与项目实习,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姜帆就是其中一位。
看到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看着鸟巢、水立方顺利竣工,姜帆难掩心中澎湃。“基建行业是一个需要累积经验的行业,我决定在行业高速发展时期参加工作,多积累经验。”姜帆没有选择出国读书和考研深造,而是想在大学毕业后尽快加入建筑企业,成长为一名项目经理,或者是加入地产公司,将来做地产项目开发和运营,“那时没有考虑过去海外从事基建行业”。
不久后,他收到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面试邀请,面试官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能否接受长期在海外工作?“我也了解中国港湾是一家外经企业,去海外工作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决定加入港湾的时候就已经有心理准备了,但是,连续在海外工作十几年,是没有想到的。”
到中国港湾第一年,姜帆在公司总部市场开发部工作。EPC,BOT,框架,信保……听到同事们讨论这些名词,完全摸不着头脑,面对一沓一沓的英文合同,也完全不理解合同条款的意思。“当时对于海外基建领域的知识一片空白。”
面对这些学校里从来没有教过的东西,姜帆踏踏实实从最基础的打印、复印工作做起,慢慢学会如何办理保函,如何准备资格预审文件,如何制作和汇报PPT……“我想任何工作都是一点一滴做起,虚心向同事们学习和请教,踏踏实实把最基础的工作做细致,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出彩,最终一定会有所收获。”
9年,公司在马来西亚需要补充市场经营人员,姜帆被选派任职。虽然入职中国港湾之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这一天来临之时,仍会有所忐忑,“出国后将面对陌生的环境,从此和家人聚少离多,但既然当初选择了国际工程承包的道路,最终还是坚定信心,毅然决然地迈出第一步”。姜帆说,以前一直梦想这一生能多去万千世界看一看,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现在有机会踏上异国他乡,体验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年轻,要勇于尝试”。
姜帆妻子是他的大学同学,决定加入中国港湾的时候,两人沟通很久。“当时考虑得比较乐观,预计会连续在海外工作2-3年,面临几年异地恋问题。等她研究生毕业之后,我就可以调回国内工作,买房结婚。没想到一待就是十几年”。
出国前,姜帆未婚妻送给他一件礼物,是一个摄像头。那时候还没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