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优势 >>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内燃机面
内燃机的应用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推动了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内燃机也站在了变革的路口。
“今天,在动力系统电动化、工业生产智能化,经济发展低碳化的大趋势下,传统内燃机的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蕴藏着转型发展的机遇。”4月22日,在第二届世界内燃机大会开幕式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视频致辞中说道。
万钢在第二届世界内燃机大会期间视频致辞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这种机遇和挑战,源自我国“双碳”目标的锚定。万钢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范围内广泛而又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系统性变革,而中国提出的“30·60”目标也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影响深远的变革。
在这种背景下,新一代内燃机技术也成为先进燃烧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电气化技术的结合体,并在提高热效率、降低碳排放方面,达到了新的里程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乘用车汽油机产品的有效热效率,已经由20年前的30%左右提高到当前的40%~42%,正在向45%到50%的效率迈进,特别是我国重型内燃机的热效率也创下世界新高,得到了国际检测机构的认证。
“高效率带来了低能耗,是节能和降低碳排放最现实的手段。经过多年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我国内燃机产业的一些领军企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在实现我国能源、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低碳,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引领和带动的作用。”万钢说道。
在提高热效率的同时,内燃机行业也在经历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与挑战。万钢表示:“在动力系统电动化浪潮来临之际,传统内燃机产业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冲击,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研究制定动力技术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长远发展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对于转型升级路径,传统动力与新能源的融合则颇为重要。万钢表示,要积极地推动内燃机与电驱动技术的融合发展,加大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嵌和力度、深入开展稀薄燃烧、循环方式等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针对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需求,融合智能化的技术,推动内燃机的产业转型升级,开创新的天地。
此外,内燃机产业的转型升级中,代用燃料的采用,显然能够更快促进减碳目标的实现。
在万钢看来,今后一段时间,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动机将是重要发展方向,要深入研究燃料电池发动机与传统内燃机在原理、结构、工程和技术等方面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结合燃料电池发动机的需求,对内燃机共轨喷射、进气增压等成熟技术进行再研发、再应用,提高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质量和产业应用水平。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