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优势 >> 答网友问强大的奥迪Quattro四驱
#老司机聊汽车品牌#
Quattro四驱系统是奥迪汽车几乎唯一的技术亮点,似乎四驱系统强大的车企都倾向于制造越野车;然而大众奥迪两大品牌却指针对城市代步型SUV,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简而言之有市场空间、车系定位、技术储备三个因素;而且还要从奥迪品牌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可以说奥迪能够做好普通乘用车型就已经很不容易,这家车企是没有什么技术实力可言的。
01品牌分析
1·欧洲本土车市越野车的市场空间非常小,打造越野车也只能起到“秀肌肉”(技术)的作用;除非针对军用车辆打造并出口,面向非洲与中东一些的区域。而在这一领域已经有路虎和奔驰乌莫尼克系列,定位是相对专业且级别较高的军用越野车。
低等级的廉价选项有日系丰田日产三菱等品牌,比如普拉多、途乐、帕杰罗这些NA动力的越野车,其长效澳非南美与东南亚等区域的基础是价格低廉,技术虽然落后但至少还有个稳定的优势。基于不同区域的汽车工业水平与汽车文化差异很大,所以这些车仍旧有生存空间。那么不上不下的奥迪即使掺上一脚也开拓不了多大的市场,似乎没有必要投入过高成本去研发。
2·中国汽车市场和北美车市曾经对于越野车的需求很高,然而国内个人汽车用户市场对车型的偏好在快速发生变化,原因在于公路建设的速度与程度都很理想;说白了就是极少有用户还有驾驶汽车越野的需求,剩余的只是些特殊领域作为工具车的用车需求。但这些B端用户多为公务机构,从年起再也不允许使用外国品牌的汽车作为公务用车。
大众奥迪两大品牌是依靠B端市场发迹的车企,在规则改变之后别说打造出越野车不会有市场,就是普通的乘用车型以后也是很够呛了。所以未来是自主品牌国产汽车主导车市,一众合资品牌都将会是主攻入门机车的低端品牌,这是可以预测且不争的事实。
3·北美车市是欧系汽车无法立足的一块市场,在这块车市中倒是仍旧以硬派越野车型和皮卡为主,这两种车型都是非承载式车身,而且会使用高标准的四驱系统。欧系汽车与日系汽车中的所谓越野车在北美车市的销量表现普遍很差,比如丰田陆巡、日产途乐、奔驰G级等;这些车在北美汽车销榜中是基本看不到的,因其水平远不如F、道奇、萨博班或者牧马人。
在普通乘用车型中欧系品牌也是表现很差,比如PSA早已退出北美车市,大众汽车北美销量极差而主攻南美,瑞典沃尔沃汽车在福特旗下十年也是没有什么建树,奔驰宝马也算是冷门品牌。
究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欧系品牌的车辆的综合品质不及北美本土品牌,耗油量又普遍高于主攻小排廉价车的日韩系汽车;对于购车能力“两极”非常严重的北美而言,在不能选择皮卡的前提下大多倾向于选这些日韩系廉价车。
那么奥迪别说打造硬派越野车,即使主攻乘用车都难以在北美车市立足;这个品牌的“转生”依靠的是年大众汽车与上汽集团的合资,随后年奥迪与一汽集团合资。
通过B端车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品牌影响力才算被盘活,在此之前的奥迪数度面临危机;比如在德国要求汽车从二冲程机升级到四冲程机的节点时,奥迪连这种内燃机都造不出来,如果不是戴姆勒共享了发动机技术则奥迪很有可能像宝沃一样消失。随后的德国先后经历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新汽车联盟中的品牌哪个不是岌岌可危。
好在需要借鉴市场化经验的国内车市给这些德系品牌一个转机,所以也才有了德系汽车的“神话”。然而德系与很多欧系普遍汽车品牌只要除了欧洲大门就不会被认可了,一旦国内车市不再认可这些“被包装”“被神话”,真实技术水平已经很一般的德系汽车;这些品牌也就只能在欧洲“自产自销”了,要知道给奥迪以高度评价的除了国内车市,基本只有俄罗斯的车市,哪个水平……
02Quattro·四驱系统的精髓是什么?
撇开奥迪有没有必要性打造优秀的四驱越野车的问题不谈,Quattro系统真的打造越野车又会有什么「绝对竞争力」吗?——答案是绝对没有。因为这套系统的核心只是,这项技术奥迪可以用、丰田可以用,一众美系车企更可以用。
因为托森差速器本就不是欧系车企或日系车企发明,这项技术是美国人VernonGleasman发明,负责生产的是Gleason(格里森)公司,注册专利的时间节点为年。也就是说只要奥迪想要通过这种技术打造出所谓的优秀越野车,竞争企业可以随时用相同的技术与更大的品牌影响力超越奥迪。别的车不谈,单纯对比F猛禽进化版即可。
F·全时四驱系统的结构组成包括:
前桥托森差速器分动箱·机械锁止限滑差速器后桥牙嵌式差速锁这套系统可以说是目前的顶级四驱了,其前桥可以使用托森限滑差速器,分动箱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对于此类穿越越野型皮卡而言还是固定比例分动更可靠。至于前桥使用其实更科学,因为越野驾驶的习惯一般是依靠后轮脱困,前轮的脱困能力除非很强否则不会作为首选项。
如果前轮以50:50的比例固定分动,在爬坡的时候还是不如用“后轮推”的效果好;但如果前后轮都出现打滑,此时前轮摩擦系数大的车轮可以获得超过半数的动力分配,脱困能力则必然更强。
所以以前后50:50的比例分动,两侧后轮50:50的比例分动,两侧前轮左右大比例智能分动;而且是能让打滑的车轮获得更少的动力,不打滑的车轮获得更多的动力,车辆的越野极限是不是会更高?这种四驱严格来说是要比奔驰G的三把锁全时四驱更优秀的选项,所以F才会有如此之高的评价。但是这么台皮卡在北美的起售价不过20万级别,欧系车企拿什么来竞争?
总结:中国车市对于越野车的需求极低,北美车市几乎是其他车系的越野车的“禁区”;所以欧洲汽车能保留路虎、乌莫尼克以及依维柯的少数越野品牌也就足够了,满足欧洲体量相对小很多的车市需求即可。
而且一旦电四驱普及的话,燃油汽车最强的四驱都会被淘汰;而在电动汽车的制造领域,欧美主流车企的技术研发速度滞后,以及产业空心化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在这一领域和阶段中,这些老牌西方车企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生存下去,而不是打造什么特殊的车型了。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授权发布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