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资源 >> 中型SUV市场火爆楼兰还有机会翻身么童
中型SUV是今年市场份额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合资品牌SUV升级的趋势和一波流新品的推进让中型SUV市场取得了58%的高增长。但是,年就在国内上市的合资品牌5座中型SUV市场开拓者――东风日产楼兰,今年的月销量,却仍然在2,辆左右徘徊。
看着途观L和昂科威领跑,冠道和UR-V逐步站稳脚跟,汉兰达和锐界在7座市场逍遥自在,进入中国市场6年后,楼兰还有机会翻身么?
不管是中文名“楼兰”,还是英文原名“MURANO(美人奴)”,都让这款车透露出神秘又文艺的气质,这种气质不管是在它刚推出的年,还是放在6年后的今天,在中型SUV市场,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有人喜欢用“生不逢时”来形容楼兰的处境,但是同为东风日产旗下SUV的奇骏在换代之后销量迅速从平庸变为供不应求,恰恰体现了只要产品能够满足潜在用户需求,什么时候推出,并不是决定性的问题。
如果说6年前,楼兰的推出还属另类,6年后的今天,在消费升级的潮流下,在中型SUV市场火热的趋势下,楼兰的销量,为何还止步不前?
虽有差异化,但曲高和寡的出身
官方声称的28.39亿美元开发费用,已能充分体现日产在楼兰身上所倾注的心血。而在国产之前,楼兰在北美不到十年,用户就突破了百万辆。
彼时的国内车市,合资中型SUV市场仅有汉兰达,但定位七座SUV的汉兰达与跨界运动跑车范儿十足的楼兰显然并不存在直接竞争,甚至当时国内的主流紧凑型SUV市场也远远没有如今这样激烈的竞争。
这本是拥有强烈差异化定位的楼兰打开市场的绝佳机会,可惜的是楼兰选择了一种最为极端的方式入市:48.88万元、3.5L自然吸气发动机、仅有一款车型,当这几点集中于这款车上时,几乎已经注定了楼兰的“高处不胜寒”。
彼时的楼兰,还采用CKD全散件组装的方式国产,这决定了楼兰车型单一和成本高昂的基调。而另一方面,东风日产也希望用这样一款旗舰SUV来拔高日产的品牌形象。不得不说,“用SUV树立旗舰形象”这个在年才逐渐清晰的大趋势,在当时就被东风日产采用,不得不说,确实是“非常超前”的举动。
但价格高就是价格高,消费者甚至也没有选择中低配车型的权利。接近50万元的售价已经触碰到了相当一批豪华品牌中型SUV的主销区间,以日产品牌当时的溢价能力,决定了其无法支撑这样一款高定价的单一车型。而在半年后推出的一款配置稍低的车型,仅仅是取消了后排座椅加热、电动后备厢、车载导航、蓝牙电话等配置,价格却足足降了12.3万。
事实上,当时这一步,已经反映出东风日产默认了此前定价的失败。
然而即使是36.58万元价格,楼兰还是很贵,也仍然是单车作战。定位失准、产品线布局单一、缺少行之有效的终端销售策略,上一代楼兰年销3位数的成绩已经可以说明一切。
定位失准之后,通过换代有可能翻身吗?
此前我们举了同为东风日产SUV的奇骏为例,通过换代一跃从主流边缘的车型变为细分市场热销车型,甚至一度仅次于途观位列主流合资SUV次席。
奇骏翻身的原因是什么?简言之是定位改变、尺寸加大、价格下探、性价比抬升。那么楼兰呢?其实楼兰本身的产品力已属上乘,在年推出换代车型后,楼兰保持了自己的个性化定位,最主要就是将价格下探到了23.88-37.98万元,动力也变成了2.5L发动机和2.5T混合动力系统。
此举对于楼兰的销量还是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换代车型上市当月,楼兰的销量即超过了此前的年销量,随后几月销量均保持在2,辆附近。但是这样的增长并没能持续,年楼兰的月均销量在1,辆左右,即使在今年中型SUV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的时候,楼兰还是在2,辆左右徘徊。
虽然从过去几无存在感的车型,变成了游走在主流与边缘之间的车型,但作为东风日产的SUV旗舰兼全产品旗舰,这样的市场表现仍属一般。尤其是近一年来推出的尺寸、定位接近的本田冠道、UR-V开始崭露头角,逐渐拥有市场话语权后,率先进入市场的楼兰,却没有享受到市场增长的“红利”,原因又在哪里?
楼兰,和本田冠道/UR-V的差异在哪儿?
同为日系品牌,同为定位五座的4.8米以上中型SUV,同样拥有较为运动的造型,冠道和UR-V作为后来者,却迅速获得市场认可。
冠道去年10月上市,今年3月推出1.5T车型,目前月销量已经达到7,辆水准,其中6月1.5T车型销量占比超过60%。而UR-V在今年3月上市后,销量目前也来到了4,辆的水准。受限于东风本田1.5T发动机的产能,UR-V的1.5T车型占比相对冠道稍低,但6月也有超过40%的贡献。
反观楼兰,仅有6月单月销量超过了3,辆。
相对竞品采用1.5T/2.0T的产品布局,楼兰却选择了不算主流的2.5L/2.5T机械增压混合动力的组合。如果对比各自的指导价,就能发现楼兰的价格比起本田两款车型都要更高。
作为主销的2.5L车型,与冠道和UR-V的1.5T车型相比,在动力、燃油经济性上均不占优势,配置上同样落后于竞品。而在本田近年来的空间设计理念下,冠道/UR-V的乘坐空间也要比尺寸更大的楼兰优秀许多。
到了楼兰的2.5T混动车型,相比冠道和UR-V的2.0T车型,情况并没有什么改变。确实混合动力系统的成本要高于传统内燃机,但是消费者对于以混合动力作为卖点的认可度并不高。
而在售价更高的情况下,楼兰在动力、配置上都落后较多,甚至混合动力理应表现更好的燃油经济性方面,但楼兰混动车型,在工信部综合油耗也并没有本质性差异。
此外,从设计而言,楼兰与冠道/UR-V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路线。楼兰线条更丰富、更优雅,而内饰还停留在日产之前的家居风上;冠道/UR-V则更加刚劲,更显大,内饰设计则因为是新车的缘故,更加符合如今消费者对于豪华与科技的诉求。
因此,产品力层面楼兰相较本田两款车型而言并没有优势,而近年来本田产品本土化和技术口碑传播为两款新车的投放做足了背书。《童济仁汽车评论》认为,在市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