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介绍 >> 国产品牌自研发动机舍弃了奥拓循环,只
在当前汽车行业的巨变中,电动化潮流席卷全球,不同汽车制造商都在积极践行绿色出行理念。然而,在这个电动化的浪潮中,国内一些汽车品牌似乎对内燃机仍然情有独钟。他们不仅继续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进行内燃机的研发,而且在技术路线上也选择了与主流不同的方向。
有趣的是,这些国产自研的内燃机多采用了阿特金森或米勒循环,而并非奥拓循环,这引发了人们对于不同循环模式之间的差异的好奇。这其中的设计哲学到底是怎样的?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呢?我们将在这里深入剖析。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奥拓循环。它的特点在于每个冲程的活塞行程都保持一致,膨胀比等于压缩比,取得了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较好平衡。奥拓循环一直是传统内燃机的主流工作原理,不同厂家在技术上有所创新,但整体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以在各种工况下兼顾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然而,一些国产品牌选择了走阿特金森和米勒循环的路线,通过一套连杆机构或调节进气门关闭时机的方式,使得膨胀比大于压缩比,进而提高热效率。阿特金森循环通过优化做功行程相对于压缩行程更长,从而提高热效率,尤其在自然吸气和阿特金森循环的结合下,热效率可达40%以上。
而米勒循环则通过调节进气门关闭时机,有效降低发动机的有效压缩比,同样实现了膨胀比大于压缩比的效果,从而提高热效率,改善燃油经济性。有趣的是,在市面上一些标榜为“阿特金森”发动机的实际上采用了晚关进气门的技术,准确地说应该属于米勒循环发动机。
这样的技术路线在市场上得以推广,其中马自达曾将其混动专用发动机冠名为“阿特金森”(尽管该专利于年已失效),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销售策略。随着电动化的推进,一些国产品牌在研发中选择了阿特金森或米勒循环,将热效率作为亮点宣传。
虽然这些发动机在高速或低速时可能效率较低,低扭不足,但在电机的辅助下,两者可以协同工作,实现互补,为整个车辆提供更出色的性能。值得注意的是,电动汽车虽然是未来的趋势,但并不意味着内燃机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未来汽车动力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的内燃机可能会逐渐减少,但具备电气化能力、能够与电机协同工作的新一代内燃机仍将继续存在。发动机与电机的结合在技术层面上具有相辅相成的优势。
从技术角度看,发动机与电机的搭配确实是一对黄金组合。目前,纯电动汽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冬季续航差、充电速度慢、基础设施跟不上等等。这时,内燃机就显得尤为重要,仍具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动力形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总的来说,国产品牌在追求电动化的同时,也不妨将目光投向内燃机的研发。新能源和内燃机两者并举,才是真正的发展硬道理。
未来的汽车动力世界将是多元、丰富而复杂的,我们期待各种技术形式能够和谐共生,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推动整个汽车行业朝着更加可持续、绿色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坚持创新和多元化发展,方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