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市场 >>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有它就有一切
一直都有媒体在讨论什么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或者叫最重要的发明呢?
在进入年之前,年英国的《BBC科学聚焦英国科学聚焦》杂志。召集了一批知名公众人物来评选人类历史上一百项最伟大的发明,排名第一的。
大家猜猜是什么?
是抽水马桶。
避孕套排名第十二,那个大名鼎鼎的蒸汽机才排名第三十一位。
抽水马桶为什么排名第一?
抽水马桶,在改善人类的居住条件“居功至伟”。
它对于杜绝传染病,还有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在人口密度很高的环境下,维护公众健康这些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
像这一类最伟大或者最重要的发明评选活动还有很多的。
年《福布斯杂志》也搞过一次评选,是选出了十四项最伟大的发明,其中包括有车轮、阿司匹林,也包括有抽水马桶,还有女性的胸罩,可能有些朋友能够想象到的东西也包括进去了。
关于什么是最伟大的发明,肯定不同人是有不同标准的。
上面所说的评选活动其实都带有一定的娱乐性质,而且是大众投票,它不真的有严谨的说服力,所以大伙也不用太较真。
我如果要直接说出来这就是最伟大的发明,肯定有很多网友会喷,这也算最伟大最重要。
BBC电台它有一个栏目叫作《成就现代经济的神奇发明》,这个栏目在年就有一期节目谈这项最伟大的发明。
什么叫作最伟大或者最重要,它其实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之上的,就是世界末日、文明都毁灭了,全世界变成一片废墟。
不管是核大战,还是僵尸病毒大爆发,还是小行星撞地球,或者什么其他巨大的灾难,总之这一幕发生了。
而你呢是少数几个幸存者之一,那这时候你们就肩负着重启人类文明的使命,但是你们只能拿走非常有限的几样工具,请问这个时候你会作何选择?
当然在这种情景设置当中呢,什么抽水马桶、避孕套这一类的东西就显不出重要性了。
这个抽水马桶很重的,你要搬也很困难。
在这种条件下定义什么叫最重要?
这个时候呢你也不能够选择手机,因为手机电池在没有充电的情况下,最多也就能用几十个小时。
而且手机要发挥作用,它依赖于基站、网络、卫星整个庞大的系统设备,手机它只不过是一个使用终端而已。
当基站网络都停止工作以后,手机你能做什么用呢?
拿它来砸核桃都不好使。
所以,以此类推,所有那些需要很复杂的系统条件支持的工具你都不能选。
内燃机,一切电动工具它需要能源。
你说你扛一台内燃机走,你还得拉一车汽油,对不对?
那你就没这个条件了。
而且这些工具呢它都需要很复杂的零部件备用,这些东西都是复杂工序的产品,整个系统条件都不存在了,当然它们也就不能发挥作用了。
你拉走一台复杂的机器,过两天坏了你都没有部件换。
所以这个时候你要挑选工具,就必须挑选那种结构尽量简单的,需要支持条件尽量少的,靠很简单的维护就能持续发挥作用的工具。
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你这个工具的选择还必须得符合我们的任务。
我们什么任务呢?是要重启人类文明的火种!
请问要达成这个任务,你要创造怎样的条件呢?
怎么重启人类文明呢?
首先就是得恢复人口,人口不繁衍你就谈不上文明,只有人口恢复人数足够多了,什么经济的、艺术的、科技的一切创造活动才能够繁荣起来。
我们得先恢复人口,这个选择面又缩窄了。
那接下来又请问怎么恢复?
当然得生养众多,但是要知道一段时间内人口增值的潜力是很有限的。
天启末节之后,就那么几个幸存者,女性的人数肯定很有限,就算是敞开肚子生,请问又能生多少养多少呢?
所以恢复人口这项工作怎么都得经历几代才能见效。
他不会下个星期就看到效果,所以必须要让人口在接下来这段时间稳定地增加,你不能过两天又闹个饥荒,人口又减少了,那不行。
所以关键步骤就来了。
重燃文明火花的第一步就是要「开启食物产业」。
请注意是以产业化的方式来生产食物,不能靠掏鸟窝、挖土豆这种方式来觅食,它不稳定,得以产业化的方式来大规模的生产食物。
有了稳定充沛的食物来源以后,你才能够支持人口的稳定增长。
人口增加以后,因为有了富裕的粮食才能够有社会分工。
假如男人都得去打猎,女人都得去外面摘果子,每个人都要亲力亲为地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就不会有社会分工,就不会有专职的工匠、艺术家、发明家,那文明的进展就会非常缓慢了,人类文明就会长期被冻结在原始的狩猎加采集这个阶段了。
民以食为天,以农为本。解决温饱问题,才有动力创造新的文明。
那前面提到的BBC《成就现代经济的神奇发明》节目的主持人就说:毫无疑问,这个时候我们会选择“犁”这种工具,就是耕地的“犁”
那“犁”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因为它是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发明。
“犁”的发明让人类驯化了大地,让一个男人就可以耕种一大片土地。
最早的农业它是出现在河谷地带,原因呢一方面是早期的农夫在这个时候可以身兼多职,在河谷地带既可以下河抓鱼,又能够进树林抓兔子,又可以抽空回来照看一下庄稼。
那对于这份新的工作,就是农业收入没有把握的时候呢,就得多打几份工才能够分散风险。
原始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现代人没有任何不同。
另外一方面很重要的原因呢就是早期的农业,它是受地貌的影响非常巨大。
河谷地带的特点呢就是土地很松软,人们只需要削尖的木棒,还有什么石锄,石铲
就可以掘开土地播种了。
如果农业只是停留在这样一个技术水平上,确实它就只能局限在很有限的地方,必须是土地特别松软的地方,那就没有多少可耕地,当然也就没有办法达到生产足够余粮的目的,没办法支撑起不断增加的人口。
因此农业要发展就必须走出松软的河谷,在别的地方把那些坚硬的土地也能开辟成农田,那这个时候没有“犁”这种工具就做不到了。
“犁”的发明和改进其实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开始人们所用的是“浅犁”,它的材质也不是金属的,就是木头做的,但是它也能显著地提高人们的劳动效率了,也能让一个人打理的耕地面积翻几倍。
后来随着牲畜的加入,提高了牵引“犁”的动力。
后来“犁”的材料也改成金属的了,那人类的农业就能够扩展到更加远离河谷的内陆,甚至在山区和高原也能开辟出耕地了。
随着经验的积累,人们还摸索开发出了不同种类的“犁”,适用于不同的气候和不同的耕地条件。
前面提到的最早出现的“浅犁”呢,它是起自于中东,适用于那种比较沙粒状的、松软的土地。
中国后来发展出“板犁”,它就适合于耕种更加坚硬的土壤了,它犁出来的沟也更宽、更深,它会把下面的土给翻过来。
这种“犁”呢是比较适合于中国部分地区的温带条件,但是在降水更少、更干旱的地方,它起的作用可能是适得其反,它会让这个土壤里的水分更快的蒸发。
但是这种“板犁”它在西欧和北欧是派上了大用场,因为那里的土地条件是既湿,且冷。“板犁”它能够改善土壤的排水,它把土翻开,让过多的水分晒干,同时呢也清除掉这个野草的草根,把它翻上来转化为肥料。
对于西欧和北欧来讲,没有合适“犁”出现的情况下,农业基本就不可能发展起来。
它还有另外一方面重要的作用,就是「重塑社会组织」。
用一种新的工具能够让我们整个社会都看起来不一样了。
用“板犁”去深耕又冷又湿的土地啊,靠人力是不行的,你拉不动的,必须要用牲畜牵引,用牛或者马,最好是用马。
牵犁呢是一头、两头牲口牵引就够了,而这个大型的“板犁”就需要很多头牲口来牵引。
西欧和北欧的气候条件,它和地中海还不一样,它更加寒冷了,也就意味着农作物呢一年只能长一季。
为了养活足够多的人口,那怎么办?
你就必须确保一次就能够收获到足够多的食物,于是你这个耕种面积就得更大,这个效率就得提高。
因此呢就必须发展出更加大型的农具,也是更大型的犁用多头牲畜来牵引,西欧和北欧的大型“板犁”它得用八头牛来拉,最好是用马,用马呢也得四匹以上。
那么请问谁有这么多马呢?只有极少的富人,自己家能有,那普通农民怎么办呢?
没办法,人们就必须共用牛和马。犁地的时候呢,得尽量把这个拉成细长条形状的。
挨着别人同样细长条形状的农场,因为这种耕作方式呢比较便于操作多头牲口牵引的大型的犁,就是这一路跟过去,尽量做直线动作,少拐弯,它比较省力。
这种劳动方式呢就要求人们必须定居下来,互相协作,咱们互相之间的熟,才能够彼此借用对方的牛马合作。
而且呢人口还得足够的集中,才有足够多的牛马能够共用。
这就促成了西欧和北欧庄园式农业经济的发展。
不同种类的犁,它还发展出不同的文明了。
总结:咱们上面是解释了,为什么犁这种农具会被一些历史研究者认为是推动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发明。
当然这是一家之言,关于什么是最重要的发明,肯定咱们的读者朋友还会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犁这个东西它对于农业在不同地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普及真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它是长期被人们低估了的伟大发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