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市场 >> 德国技术,日本发扬光大,中国也曾逆向研发
创驰蓝天技术、GVC矢量控制技术、魂动设计和魂动红车漆、操控这次词语,是我们对现在马自达的印象,不过遥想当年,有一款发动机让马自达名声大振,吸粉无数!
菲力斯·汪克尔,被誉为转子发动机之父,加入NSU车厂后,在年对外公布一种新型内燃机——汪克尔发动机,即转子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结构相对简单、重量轻、动力强。在各转速下的扭矩输出十分平顺,而且由于没有气门、凸轮轴等部件,噪音小、振动少。
对于汽车厂家来说,好东西啊!既能上九天揽月,又能下五洋捉鳖,小排量就有大输出,吊打对手的黑科技,纷纷都想着依靠这款转子发动机重新打开内燃机新纪元,于是当时的通用、福特、丰田、日产、奔驰等国际级汽车大厂开始谈专利合作并积极投入研发。
读到这你一定还在想:转子发动机不是一直都是马自达在玩的吗?男一号怎么还不出场?
当年的马自达确实算不上一线大厂,甚至连大厂都算不上,远在日本广岛市,当时还叫“东洋工业株式会社”(马自达前身)。准确的说当年的马自达处于很严重的危机中(日本政府规定小型车企必须与大公司合并,除非有特别的技术),公司的社长松田恒次很清楚当时的处境,并力求通过转子这最后一根稻草来挽救公司被吞并的命运,所以他不惜一切代价要为公司取得转子发动机的授权制造许可。
秉着“只要钱到位,玻璃全干碎”原则,年2月,马自达签署了汪克尔发动机授权许可。当然付出的代价是:
1.授权金额高达2亿8千万日元;
2.马自达无条件提供完成后专利产品给NSU工厂;
3.每一辆搭载汪克尔发动机的车型上市后还需向NSU工厂缴纳专利费;
(NUS车厂当时位于西德,后期该公司与德国汽车联盟组建成现在的奥迪,一环扣一环的四个圈,就是联盟合作这么个意思)
专利买了,这回马自达开始大方的研究转子发动机了,转子发动机主要由转子外壳、转子、侧边外壳、偏心轴和气封等部件构成。
传统的四冲程往复式活塞发动机中的任意一个汽缸进行一次完整的工作循环,曲轴需要旋转两周,但对于转子发动机来说,这却是另一番崭新的世界。三角转子每旋转一周,可以完成三次进气、压缩、做功、排气的过程。
再简单点说,转子的偏心旋转运动比现在我们熟悉的往复式发动机活塞抽插运动相比(读起来怪怪的......),更容易获得高转速。也正是转子发动机独特性,小排量也可输出更强的动力,让马自达对转子发动机不离不弃。
当然转子发动机绝非完美的工业艺术品,缺点一大堆,可以说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矛盾体,因燃烧时间短暂,且混合气燃烧不完全,同时做功行程偏心轴所转过的角度只有活塞往复式发动机的一半,所以转子发动机的耗油量要远远高于往复式发动机,而且点火过程中,火焰传播不理想,加之转速越高,燃烧时间越短,使燃烧不充分,总结一句话,贼费油又高污染!
转子三个顶点上的密封条,始终与外壳紧密接触,需要非常高的密封性,而且得不到良好的润滑,外壳内壁的磨损十分严重,称为“恶魔爪痕”。
为了发扬长处,补齐短板,最终让转子发动机量产,马自达汇集了47位技术精英迅速成立转子发动机研究部,部长山本健一将这些探寻未知世界的四十七人比喻成赤穂浪士,称他们为——转子四十七壮士,听起来就很悲壮,为了工作研发事业放弃一切生活还不一定有加班费的工程师们。
年推出的马自达Cosmo车型,同时该车也是世界上首款搭载双转子发动机的汽车,采用一台双转子发动机,排量为0.L。
真正让马自达扬眉吐气的是马自达-B,在年拿下了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总冠军,不久前丰田也夺冠了。马自达不光赢,而且是碾压式的赢,B赛车是以领先第二名两圈的方式取得的冠军,就像当年卡特飞跃法国大中锋的隔人暴扣一样,不仅赢,还要摧毁你的自尊心。遗憾的是在赛后大会做出规定,以后除传统活塞往复式发动机外,搭载其它发动机的赛车不准参加。
说个有意思的事,在亚洲不仅只有马自达在玩转子发动机,还有我们伟大的祖国!当时领导人是这样指示的:国外有的,我们也要有,国外把转子发动机装在轿车上,中国就把转子发动机装在货车上。由于我们当时工业基础较弱,并没有像其他车企一样取得专利授权,而是直接买一台转子发动机,拆解分析,逆向研发!
没错,我国第一台中国第一台代号为型的双转子诞生了,直接装配在了TJ的载重货车上。
继续说马自达,后来的故事就有了我们熟悉的《头文字D》中出场的RX-7、大街上很稀有的RX8以及马自达停产转子发动机消息了......
写到最后
马自达复活转子发动机的消息一直传得沸沸扬扬,马自达也曾亮相过一款全新概念跑车RX-VISION,该车采用FR布局以及转子发动机,很有可能成为未来RX系列跑车的雏形。
只是在小排量涡轮增压和新能源的大潮下,转子发动机的未来不一定如电影里英雄归来般美好,或许转子发动机已然英雄迟暮,或许......不过,留给车迷的还有马自达对于技术的专注精神和马自达与转子发动机悲欢离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