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市场 >> 诸大建COP26文件首次规定减煤,真
「本文来源:文汇报」
联合国气候大会如何一步步达成逐步降温1.5摄氏度的共识?为何COP26会议上能达成“减煤”的协议?亿发达国家支持发展中国家减排资金里,美国为何不同意包括中国?
上周六(11月20日),期文汇讲堂《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特别讲座——格拉斯哥峰会后中国的双碳路线图和挑战》成功于云端举行。主讲嘉宾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清晰地梳理了格拉斯哥气候峰会的四个关键词、中国双碳路线图面临的四大挑战,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佳具体解析了上海的双碳政策制定、先试先行举措。今起分主讲1、主讲2、嘉宾对话、互动四篇以飨听友。也可点击文末链接直接观看视频回放。此篇为主讲1,聚焦格拉斯哥峰会的四个关键词。
诸大建和刘佳与主持人李念在互动环节同屏张勤截屏
格拉斯哥COP26峰会13日刚刚结束,我就格拉斯哥COP26的主要成果,结合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谈一点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碳达峰碳中和的本质:经济社会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
在展开讨论之前,就如何理解碳达峰和碳中和,我想先强调三点:第一,碳达峰碳中和是要使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一个“倒U形曲线”的转折。如图一所示,原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呈现上坡曲线,而碳达峰是要进入一个平台,促使碳排放达到稳定的“天花板”,碳中和是二氧化碳排放从“天花板”开始下降,最后至排放和吸收达到中和。
图一:解读碳达峰、碳中和的“倒U形曲线”
第二,目前讨论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话题,是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然而,应对气候变化涉及所有温室气体。所以,碳达峰、碳中和的广义概念是包括整个温室气体在内的气候影响中和。温室气体都折合成碳当量来计算排放量。
第三,碳达峰、碳中和听起来是一个环境概念,但这绝不是要就环境论环境。讨论这个问题的目标是要使发展更加绿色化,简言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就是要让经济社会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脱钩。也就是说,双碳发展的本质是要高质量发展,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提高的同时,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COP26内容:落实减缓、适应、资金问题,讨论国际碳交易机制
格拉斯哥COP26会议是贯彻落实年巴黎会议的第一次五年期重要会议。年12月12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其政策要点通常被认为有三个支柱:一是减缓问题(mitigation),主要涉及与温度上升不超过1.5度和2度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目标是多少,时间节奏如何。二是适应问题(adaptation),指在气候变化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经济社会的影响和损失。研究显示,相较于工业化革命初期,目前全球气温已经上升了1.1—1.2度。三是资金问题。发展中国家减排和适应的资金来源于哪?如何加强全球合作?格拉斯哥COP26会议除了讨论这三项议题之外,还涉及一项操作实施的议题,包括定期公布国家自主贡献报告,探讨国际碳交易机制等。围绕以上四个方面解读格拉斯哥COP26会议的成果和信息,可以强调四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1.5度目标,12年来首次有共识
从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到年的巴黎会议,再到年的格拉斯哥会议,这三个COP主要会议对于全球升温的控制目标是在提升的
从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到年的巴黎会议,再到年的格拉斯哥会议,这三个COP主要会议对于全球升温的控制目标是在提升的。年的哥本哈根会议,讨论的升温限制目标是2度。当时普遍认为2度是一个需要控制的点,超过2度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但有些小岛屿国家认为,2度的上升目标不能解决他们气温上升后遇到的困境,因为这些国家面积小,海平面高度低,一旦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将对他们造成致命的影响。所以,他们要求将温度上升控制在1.5度之内。到了年的巴黎会议,主要的升温限制目标变为“保2度,争取1.5度”。但在今年的格拉斯哥会议上,联合国已经强调要把1.5度作为主要奋斗目标了。尽管格拉斯哥会议的任务是落实《巴黎协定》,所以“保2度,争1.5度”的目标文字上不会变动,但是1.5度已经明显成为讨论问题的焦点。
按照惯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在五年一次的重要会议节点,都会研究发布一份权威性的研究报告。哥本哈根会议时IPCC发布了第四次评估报告AR4,巴黎会议时发布了AR5报告,今年IPCC又发布了作为讨论基础的AR6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幅度上升在加快,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在增加。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COP26会议前号召全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力争把地球平均气温的升幅控制在1.5度以内。
联合国环境署在格拉斯哥会议召开前发表了一份排放差距报告。年间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在多亿吨,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多亿吨。按照1.5度目标,从现在起应该持续下降,到年应该分别降低到亿吨和亿吨以下,到年应该分别降低到吨和吨以下。
1.5度的差距:按年排碳水平,温度会上升2.7度至2.8度
那么,未来排放情况与1.5度的目标差距有多少?按照联合国环境署的研究,如图二所示,虽然汇总年有关碳中和的结果,到年的排放情况可以控制在2.2度左右,但是近中期到年的情况却有很大差距。根据国家自主贡献报告各方提出的愿景,年的碳排放估计与年持平,甚至略有走高,推测温度上升2.7至2.8度。而要实现1.5度的目标,需要减少排放大约亿吨左右。
图二:国家自主贡献汇总后的减排结果与1.5度目标的差距
为此,格拉斯哥会议做出重要决定,要求各国在年的COP27会议上重新核查国家自主贡献,提出更为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缩小与1.5度目标的差距。COP26会议结束的时候,作为格拉斯哥会议主席的英国政府代表说,“唯一庆幸的是让1.5度目标存活了下来,但它的脉搏是微弱的”。观察气候变化COP会议从年到年再到至年的变化,温度控制目标是在逐步提高的,集体行动虽然艰难,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在向前移动。我个人预感,明年在埃及举行COP27会议,各国自主贡献汇总后的情况,距离1.5度目标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
第二个关键词:适应,以联合国PRS逻辑应对
目前,地球温度相对工业化以前已经上升了1.1度,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已经出现。以中国为例,北方的干旱、南方的洪涝,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都在增强,甚至郑州也出现了反常的水灾。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温度不要过度上升是一个减缓性的工作,如何适应这种极端气候变化是一个应对性的工作。如图三所示,我们不仅要减缓温度上升的节奏,还要提高应对已经发生的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图三:适应与减缓需要同时并重
缔约方会议(ConferenceoftheParties,COP)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缔约方大会,共有近个缔约方,其中最弱势的就是小岛屿国家。他们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