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

开发思维资源,让它成为推动人生发展的要素

发布时间:2023/4/9 18:54:45   

(一)经典呈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节选自《论语为政》

(二)蕴含道理

1.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在生活中,割裂二者的关系必然要犯错误。有一个人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是吃这些。其实,水果作为普遍性必然要通过香蕉、苹果等特殊性表现出来;在一出电影中,一位资历颇深的老乞丐对周星驰扮演的乞丐说:看你骨骼清奇,将来一定是“丐中之王”。本来无精打采的周星驰突然振奋起来问:“丐中之王”!哪是什么?老乞丐回答他说:还是乞丐。老乞丐的话没有错,因为乞丐无论当到什么级别,仍然属于乞丐。

割裂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连接是不对的,但抹杀二者之间存在着的严格区别与界限同样是错误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这就是矛盾普遍性。在香港,有人曾在郊外野游时看到外形似乌鸦的一种鸟,但其羽毛雪白。经过请教生物学家才知道,这种鸟属于鸦。“天下乌鸦一般黑”,这种白色的鸦是够特殊的了,但仍属于鸦;而矛盾特殊性则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谈到“相异律”时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理论的普遍原理和具体实际的特殊性相结合,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体现了认识事物的正确秩序是:从矛盾的特殊性入手,归纳、概括、提炼出矛盾的普遍性,再用矛盾的普遍性去指导认识矛盾的特殊性。

知识是对某一类事物普遍性的概括、总结和提炼,往往由于理论性强而显得抽象。“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告诫我们,如果只死记一些知识,而不是通过思维过程加以消化,这样学来的东西只能是抽象的理解。因为它不能将理论的普遍性对应于实际中的矛盾特殊性,这样的知识是空洞无物的。

知识也是对同一类事物矛盾普遍性理论化、系统化的归纳。“思而不学则殆”是从同一个问题的另一个侧面警示我们,如果孤立地对事物的矛盾特殊性进行思考,不发挥学到的知识的指导作用,思维便无法发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功能,这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考,也是不可能有收获的。

2.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使主观与客观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学而不思则罔”,就说明了这样的道理。知识属于主观的范畴,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具体分析客观实际情况,才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的知识才是切切实实地属于我的,是有用的知识。不然,就是望文生义的知识,与实际脱离的知识,就算学习了,也会迷惑而无所得,想要运用时拿不出来,感到空空如也。

一日,有个东家的岳母死了,他去请一位“很有知识”教书先生写一篇悼文。教书先生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应用文,翻了翻,找到一篇悼念岳父的范文抄了下来,交给东家。到现场时,东家照着范文念了一遍,引起大家的哄笑。丢了面子的东家回来找教书先生理论,没想到教书先生回答他说:“书是出版物,书本上记载的文章怎么会错呢?要是会错,只怕是你岳母家死错人了,如果是死岳父,这篇文章不是刚刚好吗!”

这个教书先生真是糊涂到家了。范文作为对一类事物的知识性的总结,它一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它作为理论毕竟属于主观范畴,如何使它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还需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使主观与客观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个教书先生倒好,读书却不思考,竟然怪起东家来。

辩证唯物论又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人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对人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和破坏作用。

意识的能动反作用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指导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思而不学则殆”,从反面警示我们:如果不重视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宝库,不用正确的思想意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思想的阵地就会被错误的思想意识所占据,这样的思考注定要失败的,甚至是极其危险的。

相反,如果我们既“思”又“学”,以“思”促“学”,以“学”导“思”,便可以有大的收获。通过思考,越发感到理论指导的重要性,便会如饥似渴地去学习知识;学习了知识,发挥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便可以促进自己的思考取得成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学,然后知不足”,可以补齐我们思考的短板;学,可以使我们的思考有的放矢,避免无谓的重复劳动;学,可以使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瓦特,在前人设计的蒸汽机上进行改良,让英国最早进入“蒸汽时代”;卡尔本次把原来发动机为蒸汽的汽车,改装为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汽车;牛顿在学习前辈留下的丰富知识遗产的基础上,不停思考,完善了经典力学体系和创造了微积分;正是经典力学知识体系的完善,使爱恩斯坦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相对论领域,他发展了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之一的相对力学;在宏观力学领域日渐完善的基础上,以马克斯·玻恩为代表的物理学家致力于描述微观物质行为的物理学理论研究与思考,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2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