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优势 >> 天润联合集团让每名员工在岗位上成才
从全球最大的商用车成品曲轴制造基地,到进军空气悬架系统延伸拓展第二主业……天润联合集团有限公司步步创新,正走向中国制造的最前沿。 从一个偏居一隅,生产锄、镰、锨、镢等小农具的生产合作社,成长为如今全国规模最大、全球第二的曲轴专业生产企业,靠的是什么?走进天润联合集团旗下的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宣传栏内显眼的标语给出了答案:为员工创造美好生活,为顾客提供超值服务,为股东提供良好回报。 求贤若渴对外广揽高层次人才 正如标语所言,在天润的企业使命中,员工被放在第一位。天润深谙,人才是公司迈进全球行业技术领先阵营的“核心引擎”。 走进山东天润先进材料研究院,威海天润金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强光闪烁,耐磨涂层熔覆后,部件使用寿命可提高10倍以上。作为天润引进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研究院副院长许一坦言:“研究院内一个个可以自我造血的项目让这里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助力产业创新发展。” 去年,天润联合集团与文登区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该研究院,研究院聚焦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先进制造行业领域,打造国内“先进材料与增材制造产业化”的高端人才聚集平台、共性技术开发转化平台与新兴产业聚集发展平台,加速吸引人才和创新要素。 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一直是天润发展历程中的“高频词”。1万平方米的科研技术中心、国内同行业首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天润打造了一系列科研平台载体,为重点课题研究项目提供了坚实支撑,也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目前,公司拥有2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泰山学者、4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和3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曲轴、连杆一直是天润的“王牌产品”,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传统内燃机动汽车可能会减少,市场份额下降的压力随之而来。五年前,天润就开始寻找第二主业,经过调研,发现空气悬架是未来车辆悬架发展的主流。 对天润而言,空气悬架是完全陌生的领域,路虽然选好了,人才缺乏却成了“拦路虎”。 着眼人才难题,天润与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家张广世博士团队开展合作。从领导班子认准团队“请才”,到张广世博士与天润签约合作,只用了一周时间。 为何如此信任天润,张广世的答案很简单:“我感受到了天润对待人才的满满诚意。”以其自有汽车悬挂系统及相关技术出资入股,张广世及其团队成员在天润专心搞研发、做生产,厂房、设备、资金全都“跑步到位”。 岗位成才对内大力培养员工队伍 去年7月,工作一年多的张伯涛晋升为生产线代理线长。帮他脱颖而出的是天润工业的“蓝天人才培养规划”。对于张伯涛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公司采用以工代训等联合培养模式,让员工从基层操作者做起,摸清每道工序,专业技能得到直线提升。 在天润工业,35周岁以下的青年员工占比50%。按照“人人是人才,岗位成才”的理念,天润制定了“蓝天人才培养规划”,成立职业学院,建立“导师带徒、线上线下培训,技能竞赛”培养机制,提升青年员工的专业素质。对外,天润还与哈工大(威海)、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组织策划本、硕、博学历递升,先后培养了4位博士研究生、27位硕士研究生等,使其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想继续做技术还是做管理?我们尊重你的想法。”维修车间首席维修师王军忘不掉公司领导说的这句话,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技术。29年来,王军一门心思钻研技术难题,从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行业多面手,他说:“不光每天可以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还能享受部长同级待遇。” 天润构筑了全系列全覆盖的职业晋升体系,建立了经营管理类、专业管理类、专业技术类三大通道。10大序列、7个职级、23个职等的职务职级管理和1个序列、2大支柱、4个等级的操作技能鉴定管理标准,为各类人才提供职业发展的平台。 引才、育才,关键是要留才。提供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奖励考入大学的职工子女、坚持每年开展“标兵旅游”“樱桃采摘”等活动……每项举措都带着暖意,让天润员工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Hi威海客户端记者于淑仪通讯员刘君/文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