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优势 >> 战争让黑科技落地你知道这些汽车科技都
不知道是哪家厂商开的头。如今的汽车宣传中,动不动就要出现“黑科技”三个字。“铝合金车身?”“黑科技!”“ADAS?”“黑科技!”就连用了个降噪音响,也要被大惊小怪的公关叫做“黑科技”……就差没汽车厂商把内燃机说成是自家的“黑科技”了。
其实,有不少如今看起来依然新潮、甚至让人有眼前一亮感觉的汽车科技,其实历史已经相当久远。而细数之下,又有不少这类科技能够追溯到70多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战争是残酷的,但它同时也催生了人类科技爆炸式的发展。我们今天必不可少的雷达、计算机、微波炉、原子能……大量科技都源自于二战。如今汽车工业中一些仍然看似“黑科技”的技术,其实也是那场战争的遗留物。
Part1
涡轮增压
年,瑞士工程师AlfredBuechi博士发现,引入增压技术的发动机输出功率可比普通发动机增加40%。
随后AlfredBuechi试图将这项技术商业化,不过在汽车刚起步的二十世纪初期效果并不理想。
直到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飞机和坦克开始进入到人类战争舞台中时,增压技术才迎来发展的机会。
▲击落山本五十六座机的P-38
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涡轮增压技术开始走向前台,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让涡轮增压技术得到了完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代表性的战争机器譬如美军的B-17、P-38都采用了涡轮增压技术。
准确地说,涡轮增压并非“源自”二战,但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得益于二战对该技术所促成的飞速发展。
Part2
缸内直喷
是的,这个近年来才被逐渐普及的技术,其实早已有之。
缸内直喷式汽油机的发展历史在内燃机出现的早期,即20世纪初,人们就已对汽油喷射方式进行过研究。
20世纪的第一年,年,德国的道依茨(Deutz)公司就曾经生产过汽油喷射的固定式发动机。以后,汽油喷射的应用范围逐步转移到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上。
二战前夕的20世纪30年代,BMW和奔驰分别研制出名噪一时的两款军用发动机,一款是装备FW的BMW,一款是装备BF的DB,这两款发动机都采用了缸内直喷技术,可谓独步天下。
Part3
缸内喷水
如果说往气缸内喷油的缸内直喷还略显常规,那么往气缸里喷水就显得惊悚得多——给猪肉注水是奸商的坏招,给汽车发动机注水是要做啥?
答案是:提高功率!宝马对此就屡试不爽,在M4GTS上尝到甜头之后,最近的消息是,宝马可能要把这一科技推广到新的3系车型上。
通常来说,发动机进水后果非常严重,会造成发动机顶杆弯曲变形。但宝马的缸内喷水,却不会造成这样的严重后果。
由于发动机工作时,气缸内温度很高,水进入气缸内会迅速蒸发从而降低燃烧室温度,使得燃烧更加充分。反而提升了发动机的效率。
如果告诉你,宝马早在70多年前就这么干了,是不是因为惊讶张开的嘴更合不上了?
主角又是前面提到的BMW气冷星型发动机。
BMW发动机采用的是一般的单级两速机械增压器,在米以上高度性能急剧下降,这对于需要拦截高空轰炸机来说尤其不利。
年7月,新型号(BMWD-2)发动机开始加装了1套接口,可以连接MW50系统——该系统通过喷射1:1混合的水-甲醇来在短时间内增大发动机功率。以这种方式BMWD-2的功率可以在10分钟内增大到千瓦。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系统也被用在了戴姆勒·奔驰公司的DB发动机上。
当然,这个技术并非德国人的专利。二战中,美国人也给自己的战斗机配备了类似的技术。而在二战后,苏联和英国人甚至把这套玩到了军用喷气式发动机上……
汽车行业里最早应用这一技术的,是通用汽车在年旗下Oldsmobile品牌的V8系列发动机,使用的液体是水与酒精的混合液。以大胆使用“黑科技”著名的萨博,也曾在其款Saab99TurboS上搭载这一技术。
Part4
HUD抬头显示
HUD(Head-updisplay)抬头显示技术也同样来自于军事航空领域。
40年代时飞机上的仪表已经很多了,飞行员要通过仪表时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