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优势 >> 广州这里曾诞生中国第一台柴油机,为何
如果你是爱生活、爱旅行、爱摄影、爱美食,跟珊珊三丫头一起出发吧!
辛亥革命后,当时提出“实业救国”的号召下,广州的近代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年,陈拔廷、陈沛霖、何渭文等多人的广州创办了协同和机器厂,年,广州协同和机器厂制造出中国第一台柴油机,扛起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大旗,这也是我国制造的第一台柴油机,当时报纸就曾报道过:协同和的柴油机性能良好,适宜用于浅水客轮。再到了年,协同和机器厂又研制出匹马力船用四缸内燃机,是当时非常轰动的的事情,这也让协同和机器厂成了当时华南地区生产动力机最早、最大的工厂。
最近,珊珊三丫头来到广州芳村聚龙古村游玩时,与当地的一位老人闲聊时,得知曾制造中国第一台柴油机的协同和机器厂的旧厂房就在古村附近的“宏信后工业创意社区”内。于是,在老人的提醒与指点下,参观完聚龙古村后,珊珊三丫头便前往参观。
宏信后工业创意社区,位于广州荔湾区芳村大道东号,平时过来玩可以坐地铁到广佛线“沙涌”站,C出口出来后走路约10分钟即可到达。因为珊珊三丫头是在聚龙古村游玩后再到宏信后工业创意社区,在聚龙古村村口走到对面马路,看到一个充满了“工业建筑”设计感的大门,往内走,再经过一座名为“毓灵桥”的古桥,协同和机器厂的旧的主厂房就在古桥的斜对面。
这时,珊珊三丫头眼前出现的是一座黄色墙体的建筑,正中黑字写着“协同和机器厂”,这里的“协”字被一棵大树的树枝挡住了。看着这座建筑,我忽然明白了刚刚在大门看到那充满“工业建筑”设计感的大门,原来设计感是源自于眼前这座建筑。只见这座建筑内部使用德国钢筋搭建,屋顶则是木梁砖瓦。走近建筑,圆拱形大门,斑驳青砖墙,经过了90年的时间,还是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样子。再细细观察,阳光从屋顶的瓦片夹缝射向地面,支撑大屋的铝梁上还有点点锈迹,仿佛是记录着岁月留下的沧桑与骄傲。
在拱门的一边,珊珊三丫头看到挂了一个“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再向上望,在拱门的上方有一个白色的“1”字样,通过旁边的文字介绍,我们可以得知1年,是协同和机器厂这个主厂房建造的时间。协同和机器厂的名字取自“协力同心,和衷共济”的意思。在抗日战争时期,厂房设备被日军劫掠,抗战胜利后,恢复机械维修业务。年,有9家小型机器厂并入,成为一家专业生产柴油机的工厂,年改名为广州柴油机厂。年,广州柴油机厂酝酿搬迁到番禺,旧厂区以租赁的形式进行再开发,这样“宏信后工业创意社区”应运而生,是取自协同和主厂房竣工年份的后三位数字,这三个数字,寄寓了人们的希望,希望充分挖掘和弘扬广东工业历史文化,为发展创意产业提供优越的平台。
在旧主厂房建筑门前,珊珊三丫头还看到有一个足有两层楼的大型起重机,这台机是在一次清理河涌里的淤泥时被发现,当时它被埋在河涌地下,人们从河涌里将起重机清理出来,摆放在这里,供游人参观。这台机器是协同和机器厂原来用于装卸的起重设备,将生产的机器起吊到船上运出去。而此时,这台很大大的起重机,静静地伫立在建筑门前,让人感受到这里曾经忙碌生产的场景。
参观完协同和机器厂主厂房旧址,珊珊三丫头继续沿着涌边一直向前走。过去,这一带是广州工业和仓储的重要地块,许多的大型生产企业、码头、仓库都在这里。现在,随着城市的扩张,往日的生产企业和仓储因环保、土地使用等问题已渐渐搬离了市区。有关部门利用留下的地块开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创意产业是对这些土地和建筑的重新利用,而协同和机器厂主厂房旧址只是珠江隧道至鹤洞桥之间芳村大道沿线“滨水创意产业区”中的一员,游客如果时间充足,可以沿路一直前行,一路参观,说不定会有惊喜的发现。
那么,你了解“中国第一台柴油机”生产的历史吗?你知道生产第一台柴油机工厂的主厂房的位置吗?你是否有来过宏信后工业创意社区?你在这里有什么收获?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