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优势 >> 改革开放40年从车型变化看中国铁路的发展
(央视财经讯)铁路线上有无数默默奉献的工作者们,都见证着中国铁路的发展与变迁。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董振帮在当时的西安铁路局西安车辆段担任列车乘务员,负责旅客列车的始发、终到检修工作,那个时候的客车型号,是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21型客车。冬天车厢里的暖风还是由牵引的蒸汽机车来供暖。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退休职工董振帮:过去那个蒸汽机车,整个冬天的取暖,都要提前预热四十分钟,因为预热不好就会导致列车晚点,预热调教不好,一晚就晚几个小时。
一把检点锤,一个随身工具包,这些富有沧桑感的老物件,被董振帮保留了下来。八十年代,董振帮值乘一趟西安到上海的列车往返就需要七十多个小时,在检修中靠的就是这些老物件。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退休职工董振帮:那时候就只有这个检点锤,车上的硬件那时候也不行,检车的工作量也很大,在车上要抄那个轴报,有时候误报了,下车拿手摸了以后,才放心嘛。随着中国铁路装备快速发展,董振帮见证了我国机车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的发展,客车车体从21型、22型再到现在25型的升级,列车在提速,安全性在增强,舒适度在提升。而最让他感到自豪的是,儿子董宏涛传承了他的事业,也成为了一名列车检车员。年,全国铁路迎来了第六次大提速,并同时步入了高速铁路时代。那一年,董宏涛成为全国铁路第一批动车组随车机械师。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董宏涛:回想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父亲走车时,客车的供暖还需要蒸汽机车来提供,而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走车的时候,我们国家既有线的客车都已经实现了完全自动化的空调系统。现在进入了高铁时代,我们动车组具有完善的故障诊断和检测系统,值乘时只需一把小小的智能手电就可以了。11年来,每一列新车的上线试运行、每一条新高铁线路的开通运营,董宏涛都会以一名“首席主任医师”的身份全程跟踪“会诊”。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铁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董宏涛来说,变的是时代,而不变的,是铁路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守护列车和旅客安全的初心。
正是有无数像视频中这样的火车检修工,才有了我们国家飞速崛起的铁路网。截止到年末,我们全国的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比年末增长1.5倍,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60%以上。年末,公路里程万公里,比年末增长了4.4倍。正是这些四通八达、相互交织的铁路公路网,串起了祖国的东西南北,才有了越来越多人说走就走的旅行。
(本文编辑:张彩红)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