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优势 >> 2007年,千吨火车被12级大风沙尘掀翻
年2月27日晚上22点36分,位于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的一等车站开出了一辆次旅客列车。
本次列车执行的是从乌鲁木齐站开往新疆阿克苏站的行驶任务,共计行程大约公里,列车将沿着兰州至新疆上行线铁路行驶至吐鲁番站,之后沿南疆铁路行驶至阿克苏,预计通行时间为16个小时。
在列车发车之前,乌鲁木齐市已经被沙尘暴的天气笼罩了好几天了,一些公路、铁路都因为风沙过大而无法通行,乌鲁木齐站已经有很多被延误的列车滞留于此。而次列车则是被认为是这些列车中性能最好、受风沙影响最小的列车。
次列车编组19节车厢,全长米,总重吨,牵引机车为乌鲁木齐铁路局库尔勒机务段的东风4B型客运内燃机车。
车内配置属于当时的高端车型,配有餐车和软卧车厢,并且19节车厢全部都有冷暖空调,被人们戏称为“红皮车”。
列车准时准点从乌鲁木齐站发车,在离开站台范围后,司机刘万辉将列车时速提升到60公里。
这样的速度只能算是正常行驶中的最低速度,但是刘万辉一点都不敢再将车速提升,因为当天的风沙实在是太大了,据他回忆说:“坐在驾驶室里,看着外面的沙子掠过车灯,就好像世界末日一样。我请示了调度员,按照规定将时速控制在了60公里。”
但即使是这样,列车依然需要时不时地寻找遮挡物避风,前半程走走停停,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
28日凌晨1点15分,列车已经发车接近三个小时,但也才刚刚经过吐鲁番站,走上了南疆铁路上行线。虽然已经是深夜,但是很多乘客都没有入睡,毕竟火车行驶在这么恶劣的天气下,没有几个人能放心地睡着。
此时的驾驶室里,负责瞭望的副驾驶向荣华更加紧张。他在发车之前查看了天气预报,乌鲁木齐在接下来的四天里将会有5至6级的北风,山口地区可能会达到7至8级。
当时他并没有在意,毕竟新疆地区有风沙天气太正常了。但是此时在驾驶室里看着窗外的情景,实际情况远比天气预报中说得要更加可怕。
他说:“当时我感觉我们的列车性能非常好,动力足自重大,而且还是全新的空调密封车,在风沙中行驶肯定不成问题。
但是真的开起来才发现,车外的风越来越大,在经过一些地势开阔区域时,列车甚至还出现轻微的摇摆。有一些碎石块时不时还会撞上车体,响声非常瘆人。”
凌晨1点35分,次列车即将抵达位于吐鲁番市铁泉村的五等车站,司机刘万辉向调度塔台汇报了车辆的位置。位于下一站的珍珠泉站调度员邱亚洲按照规定操作流程,为次列车办理了半自动闭塞。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列车凭信号显示发车后,出站信号机将自动关闭,站间在同一时段内只允许通过一辆列车,保证出入站安全。
1点42分,次列车进入铁泉站站台,在按照调度员指示停车三分钟之后,于1点45分开出,随后列车立刻提升至时速36公里。
由于次列车不停靠珍珠泉站,所以调度员邱亚洲早早地就为其安排了接车进路。2点02分,次列车从珍珠泉站正线通过,所有操作均符合运行规定。
但是通过了珍珠泉站之后,次列车可以说是走进了“大风口”。因为前方就是当地人谈之色变的“南疆线前百公里大风区”。
这里也被一些老司机称为“南疆线三十里风口”,长年的风化导致这里形成了特殊的自然地貌,这个区间内一年有天都在刮8级以上的大风,平时让人们闻之色变的12级大风在这里也只是家常便饭。
刘万辉说:“每次开车路过这里的时候,都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过当天驾驶的次列车是最先进的车型,并没有那么担心。”
在进入大风区之后,列车只能维持40公里的时速低速行驶,可即使是这样,风沙依然像刀子一样将车体撞得梆梆直响,很多旅客都被这不间断的恐怖声音吵醒,紧张地观察着车外的情况。
凌晨1点50分,6号车厢突然传出了一声清脆的巨响,紧接着就传出了旅客们的惊呼声:“快叫乘务员,车窗被石头打碎啦!”
此时,车厢内一个窗户的外层玻璃已经被击碎,内侧玻璃也已经出现了裂纹,并且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蔓延。
乘务员第一时间赶了过来,但是车窗已经无法避免地被击碎了。风沙瞬间从车窗猛灌进来,周围的乘客被沙子刮得抬不起头,距离车窗最近的几个人甚至都因为大风的影响喘不过气来。
整个车厢瞬间被大风吹得七零八落,很多乘客都无法站稳,必须双手牢牢抓住栏杆才能稳住身形。由于6号车厢是卧铺车厢,有一位身强力壮的男乘客顺手抱起棉被,准备将车窗罩住。但是外面的风沙越来越大,不断有大块的石头被吹向火车砸中玻璃车窗。
凌晨2点整,不断有车窗被打碎,几乎每一节旅客车厢都出现了车窗被打碎的情况。车内的乘客慌乱喊叫,行李被大风全部吹翻在地上,很多乘客被碎裂的玻璃划伤,或被飞散的行李撞伤。
随后,整个列车的乘客都突然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所控制住,不受控制地飞了出去。一位在卧铺车厢的乘客说:“当时自己正躲在铺位上,仅仅抓着栏杆。突然就感觉自己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推倒,直直向后仰了过去,脑袋撞在了上面的床铺夹板上。”
等到他醒过来时,四周是一片漆黑,哭喊声不断。他挣扎着爬起来,发现火车已经发生了侧翻,左侧车窗已经变成了“地面”,右侧的观景窗变成了“天花板”,周围的一片狼藉,到处都是被撞翻的乘客和散落的行李。
列车发生侧翻之后,司机刘万辉立刻联系了塔台报告了事故情况,并报告了他们的位置在驶出珍珠泉站之后,南疆铁路珍珠泉至红山渠上行线区间K42+处。
在接到报警后,武警新疆总队吐鲁番支队的官兵在6点时第一批到达事故现场。他们发现次列车一共有11辆车厢发生了侧翻事故,由于风沙一直没停,救援难度变得非常大。
武警官兵们迅速做出应急预案,他们从上方的车窗跳入车内,一个接一个地将乘客从车厢中抱出,获救的乘客没有地方避风,官兵们就围成一圈蹲在地上,形成人墙为重伤乘客挡风。
6点30分,第二批救援队伍赶到,将获救乘客们陆续送往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吐鲁番站进行安置。
12点时,次列车的所有乘客都被疏散完成,铁路也被进行了紧急清理,没有脱轨的8列车厢继续驶向阿克苏站。
根据调查组对事故调查后得知,在此次事故中,列车驾驶员、乘务组、塔台调度员都没有出现违规操作,所有执行程序都符合规范,并且次列车和铁轨都没有异常。
事发原因就在于次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遇到了携带着大量沙石的12级大风,风速一度达到了34.1米每秒。这股巨大的风暴生生将上千吨重的火车吹离了铁轨。
而且事故发生地区没有挡风墙,列车从有挡风墙的路段驶入事发地时,承受的风力突然增加,让列车无法承受这样的风力突变。而且车厢的车窗被击碎之后,车厢处于“兜风”的情况,受到的风阻更大,使列车出现了侧翻。
此次事故共造成1名乘务员和6名乘客遇难,2名乘客重伤,47名乘客轻伤,南疆铁路上行线中断了9小时27分钟。全部乘客都按照规定的赔偿标准进行了意外事故赔偿。
最后,乌鲁木齐铁路局对事发地周围进行了整改。将整个南疆线三十里风口区域修建上了挡风墙,并增加了多个风速探测点。并规定列车在大风天行驶时,如果发生车辆破损的情况,车速不得超过30公里。
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让我们的铁路系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工作更加重视,不断优化我们的铁路基建和行车规范,才能尽可能避免这样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