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前景 >> 俄还有后手,宁可亲手毁掉绝不给中国核心技
纵观中俄关系,不管是那时的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两国在军事上的转让合作颇丰。但是,在核心军事技术上,俄罗斯始终对我国不太坦诚,并且留有后手。
后来,一度扬言:宁可亲手毁掉这些东西,也绝不出口到我国。那么,俄罗斯对我国禁售的到底是何项军事核心技术?它为什么会如此重要?
众所周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几乎继承了,苏联主要的军事核心技术和成果,并凭借这些技术和成果,坐稳了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的位置。
中苏复交时,我国的军事力量和规模还较小,希望可以得到原来老大哥联邦中,拥有绝对军事实力的俄罗斯的帮助。其中,我国迫切需要的,就是飞机的发动机。
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一定要购买俄罗斯的发动机呢?为什么不购买美国的?
发动机犹如飞机的“心脏”,只有掌握了这项核心科技,我国才能在军事和民用飞机领域,取得长足发展。而俄罗斯的NK-32发动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战斗机动力装置。
NK-32发动机诞生于年。独特的发动机结合了喷气式飞机和火箭产生推力的原理,使其能够在正常大气层中以高达12公里的高度飞行。
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的边界,甚至能够达到15到20公里。
当然,能被全世界都认可的厉害技术,就是它的曲轴引导式喷管技术。该项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通过调整喷嘴,来引导飞机的尾焰的气流,这样就可以提升飞机的推力。
除了推力技术占优外,它在帮助飞机节省燃油,提高速度方面,也是远超同类产品。美国也曾对该项技术垂涎三尺。因为俄罗斯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一直没有被其他国家偷走。
只是,它的命运有些勘探。到了年,因西方合作企业终止合同,该发动机被迫停产了,部分重要的技术文件也丢失了。
此事如果说没有西方国家的政治介入,大家应该都不会相信。不管怎么说,事实就是如此,俄罗斯不再生产NK-32发动机。
重要资料都丢了,工厂解散了,工人转行了,看起来,该类型发动机好像要成为“过去式”了。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希望,通过谈判,可以获得NK-32发动机的专利权,或者可以与俄罗斯合作继续生产该类型的发动机。
谁知,俄罗斯以“这是最高机密”为借口,不仅不跟我国谈NK-32发动机出口或者技术转让事宜,还阻止我国从乌克兰获得,装有该发动机的图整机,甚至还销毁了十架原机。
原本,作为曾经联邦的成员之一,在其解散后,乌克兰国内还保留着19架图战机。鉴于当时该国的经济遭受了重创,国家无心发展军事工作,就准备将其卖给我国。
这和乌克兰卖航母一个道理,国之重器只有在经济实力强劲的国家才有用武之地。对贫穷国家而言,那就是一堆破铜烂铁。要不然,该国也不会以卖铁块的价格,卖这些武器。
不过,它们在其他国家眼中,那可是实打实的宝贝,尤其是对于处于经济已高速发展,但军事实力偏弱的我国来说,,如果能得到这些“宝贝”,我国的军事实力将实现跳跃式发展。
然而,在我国和乌方正在商讨采购事宜时,俄罗斯横插一脚,强行让乌方将图整机转卖给它。虽说当时美国也有意进行购买,但一直未能和乌克兰谈妥。
最终,在俄罗斯的强逼和利诱下,乌方只得将其中的8架卖给对方,10架被销毁,还有一架放到该国的军事博物馆进行展览。
我国和美国什么都没得到。说实话,我国连图上的一颗钉子都没搞到。如果说,乌克兰做事不地道,也谈不上。
当时,图的价格是万美元/架。虽说比较贵,美国的经济实力肯定没问题,我国如果紧紧裤腰带也是拿得出这些钱的。但乌方不是因为钱的问题,拒绝中美。
说实话,军事是国家的硬实力,而空中作战力量又是现代军事力量的基石之一。它主要依赖的,就是可靠、先进的推进系统。喷气发动机就是最好的代表。
更进一步来说,航空发动机是各种飞机的动力来源,可以说,它是位于现代工业金字塔顶尖上的技术。
因为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涉及热能动力、材料诸多学科。只要有一项技术不过关,再好的设计也没用。
比如,普惠公司的F发动机上使用的CMSX-10材料比二代产品提高了60度左右。
普惠正是在材料上的进步,才让F发动机在涡轮进口温度上,实现了K的超越,从而得到更大的推力。
而这些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不是一个国家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获得的,需要生产国几十日复一日地累计和试错,或许才能成功。
所以,俄罗斯看到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后,它开始害怕我国未来的无限潜力。故而,它在军事上,对我国有提防,尤其是这种核心军事机密技术上的防备,实属正常。
俗话说得好,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俄罗斯千方百计使绊子,我国如果因此而在该领域无所作为,那才真的是让对方和全世界看了笑话。
我国科研人员就为争口气,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努力20年后,终于看到了成效:涡扇-10发动机问世了。全世界开始对我国的发动机技术刮目相看。
这印证了那句话: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是王道。
涡扇-10发动机,正式编号是FWS-10,代号是“太行”,由我国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研发,属于军用涡轮风扇发动机。
它最初被用于歼-11B/BS机型上。目前,它被部分配备在歼-11B/BS、歼-16、歼-10B/C、歼-20A和歼-15B上。
要说它的研发诞生过程,可以用三个词形容:“漫长”“延宕”“渐次”。
该发动机起初的研发计划,主要是考虑要与歼-9相配套。虽说年就开始立项,但中途经历动荡、技术不过关等一系列问题。
等我国开始现代化建设后,沈阳相关的研发机构,虽说一直没有研发成功,但经过十多年的试错和经验积累,我国当时已储备了充足的,可以用于开发涡轮扇发动机的技术人员。
到了年,所重启了研发计划。太行发动机核心机由对CFM-56II涡轮扇发动机的逆向工程而来。而CFM-56技术,是对美国通用动力F涡轮扇发动机的改良而来。
早期的开发过程中,研发人员有过多种尝试,但操控技术一直存在不稳定性。后来,研发人员就转变方向,开发了全权数字发动机控制技术。
到了年10月,涡扇-10进入了验证机研制阶段。两年后,验证机首次试车。
年10月,验证机曾被安装在一架由轰-6改装的飞行台上进行测试。但是,空军经过评估和试飞后,不太满意该发动机的性能。
为此,所结合空军提出的改进意见进行完善,就有了后来的涡扇-10A。无论是在歼-11、歼-10,还是在苏-27上进行试飞,效果都不错。
到了年10月,依托所的具有强大推力发动机的试验高空台,开始了高空台试验。
从时间线上来看,大家应该也理解,外国对于发动机技术为什么如此保密了吧。
我国在财力充足的情况下,还用了20年的时间,中间经过如此多的流程,才能一步步试验成功。
如果将这些过程,放在一个小国,或者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那可能就是,在发动机还没出成果时,国际经济可能早被拖垮了。
要知道,这时,还不能说,涡扇-10A已研发成功。后续,所又是一系列的试车、改进。直到年12月28日,这才完成定型审查考核。年才进入量产。
更确切地说,涡扇-10A的测试直到年歼-11BS原型机试飞时才逐步完成。次年,它首次于珠海航展对外展示。
从歼-11B第二批开始,涡扇-10被投入服役使用。随后,歼-10B、歼-10C都开始配备该发动机。年,匿踪版本也被发现安装在歼-20使用,即匿踪型涡扇-10C。
该发动机的推力增强至kN,具备锯齿状喷嘴以提升匿踪性能,且推力、寿命和可靠性都相较于AL-31FM2更高。它配备于年后生产的歼-20上。
涡扇-10发动机海军版本,预计会使用在海基的弹射型歼-15上。
可以说,我国涡扇-10C成功量产并使用,有效地减少了我国对俄罗斯发动机的依赖。
说到底,核心军事技术在保障国家安全和国防实力方面至关重要。一个国家如果无法掌握自主研发和生产关键的军事技术,就会在国际舞台上失去话语权和主动权。
通过我国在涡扇-10发动机的研发和量产上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核心技术的掌握和自主研发是实现国家的军事独立和强大的关键,也是国际竞争中的优势所在。
我们不再依赖于外国的技术和装备,而是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这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更加相信我们的国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未来的潜力。
通过我作为历史专家的角色,对于中俄军事合作中的核心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述说了俄罗斯对我国禁售的核心军事技术的重要性,并分享了我国通过自主研发涡扇-10发动机的成功故事。
通过这样的历史回顾,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的故事和背后的意义,更能体现出我国在科技创新和国防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历史是我们的经验宝库,通过对历史故事的研究和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
希望通过我作为历史专家的角色,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探索和理解中俄关系中的核心军事技术问题,让大家对我国历史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