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

表面只造廉价小车的百年铃木,却是利润最高

发布时间:2023/4/25 18:53:12   
白癜风能治好了吗 http://m.39.net/pf/a_4793212.html

将织布机生产技术应用于汽车制造的,丰田是一家,另一家是铃木。

在汽车刚普及的年代,铃木在中国的知名度不低,甚至和奔驰有得一拼,那时候甚至连小孩都知道奥拓这款车,只是大奔联系的是有钱、豪华,奥拓却意味着廉价、入门。

十几年前有一款火遍全国的游戏《抢车位》,起手车就是那一辆蓝色的二手奥拓。

但奥拓仅仅是铃木的一部分——对养家糊口的顶梁柱来说,铃木是省心的北斗星;对热爱生活的越野爱好者来说,铃木是精巧强悍的吉姆尼;对痴迷速度的少年来说,铃木是极速+KM/H的隼。

可惜十几年后,奥拓不知道转了几手,北斗星成为电动车,吉姆尼高达30万,追风少年长出啤酒肚,铃木也在年退出中国,像空气蒸发一样,轻轻地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少有人追忆和惋惜。

不过也是,铃木这些年除了燃效门丑闻一直无声无影,没什么特有的技术和个性值得人们留念。

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每年有这么多品牌和新车,何况消费者喜欢大车,少一个造小车的品牌不足为惜。

在年3月15日这天清晨,铃木悄无声息地迎来了自己的诞生周年——只是在中国市场,几乎没有任何仪式,也没有掌声。

从织布到机车

故事是从一台织布机开始的。

年,年仅22岁的铃木道雄将第一台自制的脚踏式织布机送给母亲,效率远比普通织布机高出10倍,这一发明立刻引起邻居的注意和惊讶。

在人们发出的“哇”声中,他意识到提高效率的创新发明可以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由此创造一系列的利润财富,同年10月,铃木汽车的前身“铃木式织机制作所”在静冈县浜松市成立。

铃木这个人头脑聪明,从小学习和接触木工技巧,短时间内研发了大量不同功能的织布机,拿到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便成为了织布机领域的佼佼者。

只是等到30年代中后期,由于日本扶持成立满洲国遭到国际制裁,直接退出国际联盟,导致铃木的织布机外销订单急剧减少。

铃木清楚只有织布机业务无法长远,随着工业进程的发展,人力织布机终有一天将淘汰,他开始思索未来生活的刚需,最终把目光放在内燃机上面。

年,他们买了一辆英国家用车代表Austin7,经过一番拆解和研究,在年生产了几辆搭载水冷四缸机的样车。

可惜二战爆发后,日本认为生产小型家用车毫无意义,动员全国为前线贡献力量,铃木的工厂据说没有为日军生产军需物资,接着干织布机的老本行。

年日本投降后,铃木是少数几家没有被影响太多的公司,再有美国的棉花供应,铃木的织布机再一次吱吱悠悠地转起来。

但在50年代前期,全球棉花市场崩盘,以及年的劳资争议,铃木陷入经营困境,这时候铃木道雄的赘婿铃木俊三提议生产摩托车。

日本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老百姓手头没什么钱,亟需便宜好用的交通工具,别人早早投身于摩托车的浪潮,单是浜松就有60多家摩托车车企,铃木属于迟到者了。

▲铃木第一辆摩托车PowerFree

顺便提一句,浜松曾是战时的飞机制造基地,本地有家浜松高等工业学校(现静冈大学工程系的前身),一直在为企业输送人才,不仅孕育了铃木,也是本田和雅马哈这些技术流的发源地。

转身摩托车领域的铃木在年推出正式量产的DiamondFree,积极参加富士登山赛、札幌到鹿儿岛的长距离比赛,统统赢下冠军且打响铃木的名号,月销量达到辆,逐渐在竞争残酷的市场站稳脚跟。

为了不像之前一样陷入被动局面,铃木道雄不顾内部的反对,坚持走向汽车的道路,在年改名为“铃木自动车株式会社”。

彼时的日本有了美国的扶持,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开始铺设全国的高速公路,政府为了刺激工业发展,针对人们买不起大车,买摩托车花不了多少钱的情况下,在年制定“国民车计划”,打开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

这便是“K-Car”的由来。

但一开始的要求不切实际,四冲程发动机只有0.15L的排量,经过车企两次反对和修改,第一版正式在年4月4号定型。

随即在10月,铃木发布第一款轿车、号称第一款K-Car的Suzulight,逆开发自宝沃旗下的Lloyd,售价37万日圆起。

两年之后的年,完成夙愿的铃木道雄以70岁的高龄退休,将接力棒交给铃木俊三,自己回老家经营父母留下的家具店。

赘婿继承是企业文化

铃木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除了小车和摩托车,还有婿养子接班,第二任、第三任社长是第一任的赘婿,第四任是第二代的赘婿,原本第四任的赘婿是竞争第七任的热门人选,结果英年早逝,没有当成。

不过这也是早期日本家族企业的传统,防止公司被别人接手,也有利于在退休后不被架空,松下幸之助和丰田佐吉都这么做过。

在铃木俊三正式接手铃木之前,他曾出访欧洲和美国的汽车、摩托车产业,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一方面是实现经营的现代化,其次是让世界知道铃木。

年,刚担任社长的他决定将“S”作为铃木的标志挂在旗下的产品上,这个品牌形象一直沿用至今。

一家初生的亚洲车企,要在巨人林立的同行获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4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