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介绍 >> 对话刘翔dSPACE的测试工具可以有效辅
年8月28日,AUTOMOTIVEWORLDCHINA汽车电子技术电子展在深圳会展中心正式召开。展会上云集了近百家电子领域、汽车后市场行业的知名企业,同时诸如自动驾驶安全、电池安全等多场交流会也同时展开。搜狐汽车应邀来到会场,与10家知名企业的高级代表面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
dSPACE是一家专注于汽车电控系统开发和测试工具设计的德国企业,在与公司的高级应用工程师刘翔的沟通中,我们注意到,这家有着30年历史的企业对于自身在汽车产业的定位有着独特的见解、公司在产品方面也有着独到的优势:
1.dSPACE在电控系统开发与测试工具链
方面有着很强的技术,一直深耕在汽车电控系统开发测试
2.近年来跟随时代潮流,开始向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的开发与测试技术上重点投入
3.公司的服务对象包含了长城、吉利、比亚迪等诸多知名国内企业
访谈内容如下:
主持人:请先简单介绍一下dSPACE的情况吧。
刘翔:dSPACE是一家德国公司,我们公司专注于汽车电控系统的开发和测试工具,大概80%以上的业务都围绕在汽车行业,在医疗、工业控制等方面也有涉及。我们成立于年,在这个领域里面大概有近30年的历史。国际上、国内的各大主机厂都是我们的客户,比如说BBA、北汽、上汽、一汽,这些都是DSPACE的客户,他们使用我们的工具开发[XL6]并测试自己的电控系统,做量产性的生产。
主持人:除了电控系统开发工具,我刚才看到咱们展区还有一些做的是自动驾驶?
刘翔:汽车电控系统包括很多领域,比如说发动机、变速器。最近几年比较新的趋势是无人驾驶和辅助驾驶开发系统。所以DSPACE也会了解市场的需求,在这方面有更多的投资和侧重。这两年客户对这方面特别关心,我们也会针对这方面提供专用的工具。
主持人:也就是说自动驾驶方向可能是贵公司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刘翔:是的。近几年的重点投入大多聚集在无人驾驶工具上。
主持人:年那个时候电动汽车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这个电控系统应该是在燃油车上用的很多,都是哪些部分呢?
刘翔:我们所说的电控系统包含电动汽车和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发动机、变速箱需要控制器,这些控制器的开发和测试也同样可以利用dSPACE的工具来进行。回到近年来,电动汽车是国内或者是世界上主要的发展方向,当然它也离不开这方面的开发和测试,dSPACE当然也会对这方面有很多的投入。比如:发动机电控系统需要对喷油量、喷油时刻进行控制,那么如何开发测试这些控制功能的实现与效果,可以通过我们的工具来进行仿真测试。
主持人:模拟现在是电控系统、自动驾驶,还有其他方向吗?
刘翔:我们的主要业务都是围绕在电控系统。再收敛一下范围,可以说是聚焦在应用层软件方面。现在我们也提供关于开发流程的咨询服务给到用户,确保他开发出来的电控系统能够符合相关的功能安全规范。
主持人:我看到你们的展台上面都是英文的手册,咱们现在在中国发展处于什么样的情况?未来咱们又有什么样的发展计划?
刘翔:dSPACE是年进入中国,中国分公司的总部在上海,北京也有分公司,所以中国一共有两个区域。目前公司在国内一共有70人,其中50人以上全部都是技术工程师。在国内的业务主要是围绕产品的售前售后服务展开,为国内用户提供本地化、及时高效的专业技术支持。
主持人:我们的合作伙伴有哪些?
刘翔:基本上只要是大家口中能够说出来的国内汽车公司都是我们的客户,比如说北汽、上汽、一汽、长安、吉利、比亚迪。零部件的供应商(参数
图片)维宁尔(Veoneer)、东软等等都是我们的客户。
主持人:维宁尔、东软更多的是零部件系统生产,他们跟你们的合作与主机厂跟你们的合作的区别在哪?
刘翔:零部件供应商要为主机厂供应他们所需要的电控系统,我们主要的业务是为电控系统的开发和测试提供工具链,所以零部件供应商自然是我们的客户,他要利用我们的工具做相关的开发和测试。
主持人:比如说一些车企采用了博世的电控系统,他们是否就不需要找你们了?
刘翔:还是需要的。零部件供应商可能只对自己的某一个零部件进行开发和测试,但是对于主机厂来说,他整个系统里面包括从A家得到的控制器和从B家得到的另外一个控制器,所有这些东西被集成组成大的系统,他们的功能是否跟原先的预期相一致,还需要做进一步验证。因为汽车电控系统实际上是很复杂的耦合系统,一加一不等于二。所以他们就需要相关的工具平台对整个系统做测试。国内也在强调自主开发能力的建设,所以他们不再像过去单纯的依靠国外的供应商给他们提供技术方案。他们也会储备相关的研发能力,自己借鉴使用相同的工具来进行开发。
主持人:车企会一边开用这家的控制器,一边自己再去研发和模拟这些东西吗?等到成熟之后,再把自己的系统用起来。
刘翔:从主机厂来讲,他不想被一个供应商制约,所以自己可以并行的做一份备份。比方说现在华为的情况比较特殊,自己随时可以有一个备胎拿出来用,国内的主机厂也有这方面的考量。再者,只有真正自己去做开发和测试工作之后,才知道相关的技术知识是怎么样的,他才有资本去跟供应商谈判。
主持人:本次电子展,有带来什么比较重要或者比较前卫的科技想要介绍给大家?
刘翔:对于无人驾驶方面,因为自动化等级一直在提高,dSPACE[XL12]在近几次相关的展会上,我们提供的系统都是比较贴切用户迫切的需求。从开发角度来讲,可能客户想要了解自己怎么开发连接摄像头、雷达,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之后识别环境。dSPACE提供了原型平台,比如:MicroAutoBoxSPU,搭配专用的RTMaps软件工具可以把你的传感器连接进来,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和融合工作,为后面的控制决策提供输入。在测试方面,用户会说“我的电控系统已经有了,我不想老是把车开出去,在真实的世界中进行测试,能否在实验室里面,或者到一个虚拟仿真的环境当中进行相关的测试。”针对这些需求,dSPACE也开发了专门的解决方案,比如:VEOS、ASM与MotionDesk等软件以及SCALEXIOHIL仿真系统,我们的测试系统让用户在实验室环境下,让他的电控系统以为自己就是在一个实车环境下进行工作,来检测它的功能是否正常,它的容错性是否强大。
主持人:你们公司之前也在做电控测试系统,这两者有什么样的区别?
刘翔:传统嵌入式系统的电控系统所要求的信号一般都是普通的电气信号,它对于硬件接口上的要求只是一些数字IO、模拟IO,对于仿真计算能力的要求相对没有那么高,只需要一般数学模型就足够了。但是对于无人驾驶来讲,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除了原先这些需要被满足的部分以外,怎么去仿真摄像头、雷达比较特殊的传感器数据,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额外的挑战,它需要有更新型的GPU技术来帮助渲染这些传感器数据,还需要很大的带宽,比如说汽车以太网、标准以太网等等提供物理上的硬件接口,对于CPU仿真计算能力也进一步提出要求。
主持人:本次带来更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相较于竞品,咱们自动驾驶技术有哪些优势?
刘翔:dSPACE是一家一站式的供应商。所谓一站式的供应商,就是指我们的用户,当他想要开发和测试工具的时候,他可以在dSPACE一家公司找到所有可以满足他需求的工具链,他在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和很多第三方进行集成可能产生的兼容性的问题,因为dSPACE会全权负责自己所有工具链的技术链路打通,免除用户的担忧。
主持人:公司70个人够覆盖这么大的业务量吗?
刘翔:我们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刚才提到我们有大约30年的历史,dSPACE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汽车行业,我们有很大的自信,我们对汽车行业的需求非常了解,也很理解客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样,应该设计什么样的工具满足他们的使用需求。所以我们对汽车相关行业的标准、功能安全的重视程度是一般其他竞品公司不具备的,也有更多的经验去高效专业地应对各种客户的需求。
主持人:咱们对于自动驾驶的偏重是不是也是因为5G所带来的行业机会?或者说5G的到来对于你们来说有什么样的新机会?
刘翔:在5G之前,通信也一直是汽车行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5G引入之后,dSPACE在这方面有相关的投入,我们也在研发新的硬件和软件支持5G通信需求和相关协议站的处理,比方说V2X,dSPACE本来就有V2X的技术。目前国内的相关技术标准会基于华为引导5G技术,我们会在物理接口和应用层做相关的适配,去支持国内V2X开发的需要。
主持人:现在的电气化、科技化,汽车上面有越来越多电子元件的使用,目前电池汽车的出现,以及高科技在汽车上面不断的应用,对于你们来说有没有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对你们模拟测试有什么样的挑战?
刘翔:对无人驾驶来讲很热的话题就是人工智能,对dSPACE来讲,AI技术是我们以前不那么擅长的领域,为了迎合这方面的需求,dSPACE在今年收购了一家在德国的AI技术公司,名字叫UnderstandAI(UAI)。所以我们通过不断的累积在这方面的储备,更好的弥补自己工具链的完整性,为用户的潜在需求提供相关的服务。今年我们就会为客户提供基于AI技术新的技术方案,包括对于你原始记录的数据进行自动化标注,每张照片中,哪个地方是车,哪个是人,对这些东西进行自动化的识别,为用户提供GroundTruth(地面真值)数据,它相当于一个标准答案,我怎么知道我的感知传感器正确识别了这个环境,它需要有一个标杆,这是我们的初衷之一。
目前,越来越多的用户不满足于实车路试,我需要把实车的路试采集到的数据,再转换成虚拟的场景。过去我们都是靠人工创建的方式来创建这些虚拟的场景,可能需要几百人的团队,花一年左右的时间,效率太低了。所以我们需要有相关的自动化技术,通过识别真实采集到的数据,自动的转化为虚拟的场景。我们会在今年年底同步提供这方面的解决方案,相当于是用户将真实路况采集数据导入到系统中,而后由我们的软件服务自动生成虚拟场景,以进行虚拟仿真测试。比如说原先我们录制的场景数据只有公里,但是转化成虚拟场景之后,我们可以给它赋予很多参数化变化的可能,一个场景可能就会衍生出上百个、上千个不同的场景,原来的公里就变成了10万公里甚至上百万公里。
主持人:这个技术难度如何?
刘翔:非常大。比如说我们人看到一幅幅的画面,我们有标注功能,它首先要识别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把这些对象抽象成为一个模型,还要把离散的图片聚合产生三维的真实场景,它得知道这两幅画面中的这辆车其实是同一辆车,它发生了位移。所以说这个对象还要有追踪的过程,把它变成连续变化的过程。
主持人:我见过Google的地图测绘车在路上测量数据,跟你们是否有点相似?
刘翔:有一定的重合。地图的采集dSPACE没有办法做,因为地图数据采集需要有国家资质,要颁发许可证才可以。但是我们可以把测试过程中什么车是怎么开的,人是怎么走过来的,把这个给记录下来,这是不违反法规的。当然我们会做一些匿名化处理,比方说拍到你这个人,我们会把人脸给抹掉,保护个人隐私,这是我们会做的。
主持人:以中国复杂的路况、车况、人况来讲,动不动闯红灯,这种也可以记录下来吗?
刘翔:可以。就像我们车上装行车记录仪,它无所谓当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工况,它只是把客观的画面给记录下来,我们只需要这些原始的画面。当然不只是画面,我们还有雷达感知到的距离信息、GPS定位轨迹信息,都会把这信息记录下来,通过AI智能算法将RawData(原始数据)转换为可以复用的虚拟化场景模型。
主持人:等于是未来自动驾驶很大一部分需要由你们来做支持,不然可能无法实现。
刘翔:不能说只能依赖于dSPACE,我们想在这个行业为客户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主持人:抛开你们公司来讲,模拟环境系统是未来自动驾驶必须要的。现在很多公司也在做自动驾驶,也做得很好,他们做路测的时候是否也在虚拟的地方跑?
刘翔:是的。实际上虚拟测试这个概念最早引入到自动驾驶里面,Waymo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他们应该是在年开始做实车测试,我印象当中,他们一年可能只能够测大概30万公里,后来他们发现通过实车测试,因为他要保障安全性,必须要有很大距离的测试,必须要花好几年才能保证达到这些测试里程。所以通过实车测试,效率太低了,他想到使用虚拟测试的技术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地。虚拟测试技术好处在于不需要那么多车,不需要油,不需要人,只需要有足够多的电脑,只要有足够多的电,就能够让它们在一天之内并行连续运行。另外,虚拟测试不需要像实车那样实时性的进行测试,跑一万公里必须要多长时间,在虚拟测试当中只要CPU的能力够强,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就跑完,是加速运行进行测试。一方面通过多个计算机集群的并行测试,另一方面通过压缩测试的时间,一天之内可能就可以达到原来一年才可以达到的测试里程,极大的提高了测试效率。
当然,从效率上是提高了。但是从仿真的挑战上来讲也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仿真毕竟跟实车测试是有差距的,这也是我们追赶和发展的目标方向,怎么让仿真变得更贴近现实比如说视觉,怎么样使用更强的游戏渲染引擎,让控制器能够更加真切的意识到自己是在真实的环境中测试,而不是虚假的环境。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给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