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介绍 >> 全国劳动模范薛军希望有个汽车驾照,退休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瑞超
“上午在学习年上半年规章知识,准备考试。针对今年五一动车组列车增开较多,车间还进行了部署动员。”4月21日下午2点,记者见到了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机务段动车组司机薛军,还是一如既往整洁干净的工作服,当天18时许,还有开往徐州的值乘任务,薛军表示一点也不能耽误。
“开了三十多年车,最难忘的就是年6月26日那一天,我开上了首趟‘复兴号’。”从业36年,薛军也跟随火车的变迁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列车四个时代。从添煤加炭到贴地飞行,从时速40公里的蒸汽机车再到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昔日添炭加煤的双手,如今正娴熟地操纵着飞速列车,在“高大上”的驾驶室里,“想都不敢想这辈子能开出最快中国速度。”
01:59一趟车跑下来,一脸黑满身灰
“远看像个要饭的,近看像个拾炭的,仔细一看原来是机务段的。”这句火车司机们自嘲的话,在济南机务段从事驾驶工作36年的薛军看来,却是蒸汽机车时代火车司机的真实写照。他回忆,那时蒸汽机车动力小、运行里程短,作为司机而言,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连工作环境都很差。
年以前,济南机务段配属的全是蒸汽机车,该机车每小时运行约40公里。尤其是列车逆风行驶的时候,风从煤斗子里呼呼地灌进来,一个班次12个小时干下来,保准一脸黑、满身灰。薛军对那个时代的另一深刻记忆,是冬天温度低穿棉袄,但是一进司机室温度就高如“火炉”,只能换上薄工作服。“冬天还好说,到夏天只能汗流浃背了……”
年6月30日,济南机务段才改换内燃机车,结束了济南机务段使用蒸汽机车的历史。“油味太大了!”薛军回忆,当时一走进内燃机车驾驶舱,刚爬上舱门,一股浓烈的柴油味就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捂住鼻子。就是这刺鼻的柴油味,让薛军被妻子嫌弃了好多年。
除了柴油味,在内燃机车时代最困扰司机的当数正副司机间的交流。那时候开车,正副司机别看只有一米多的距离,也要“高声呼唤+手比眼看”。
一直到年,刘斌和薛军才告别了这充满柴油味的内燃机车。
开上电力机车,工作环境发生质变
年3月16日,济南机务段首批两台SS7E新型客运电力机车开行,结束了山东省没有客运电力机车的历史。自此,电力机车开始奔跑在齐鲁大地上,胶济客专全线电气化改造,速度也有了大幅提升。
“提速真是太不容易了!”薛军多次见证火车提速,经历机车装备、车辆配置、火车轨道等各项配套设施的相继升级。“每一次火车提速都是经济、技术等多项指标共同进步的产物。”
走过蒸汽机车时代、内燃机车时代的驾驶员们,开始坐进现代化的司机室,里面还配备了冰箱、微波炉、空调等电器设备。
“电力机车真好,有了空调,冬暖夏凉。”刘斌感慨,速度快了也更安全了,还不用像以前用电炉子热饭,都用微波炉了。更为欣慰的是,每次出乘回来,再也不用靠人工擦洗机车,以前正副司机两个人两个多小时的擦洗作业时间,现在仅用十五分钟就能完成。
“太好了,就这样干到退休吧!”刘斌当时这样想。然而,电力机车带来的惊喜很快又被动车时代的到来所替代。
接棒“复兴号”,开出最快中国速度
年4月18日5时38分,时速可达km/h的“和谐号”动车组,D次列车从上海站出发驶往苏州。这是中国第一列正式开行的动车组,也拉开了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序幕。
薛军开始身着制服、手戴白手套,拉着一个印有CRH字样的棕色行李箱,拎着配套的公文包,像一个“金领”一样去驾驶列车。
“不用带饭了!”这是薛军和刘斌的共同欣慰之处,因为列车运行速度快了,吃饭的时间可以灵活调剂,出勤前后吃饭。
随着动车的高速运行,对司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铁列车每秒运行83.3米,一个简单的低头动作,多米就过去了,稍有懈怠便可能引发事故,如今用如履薄冰来形容列车司机的工作更为贴切。
年9月21日,全国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7对时速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济南西站设置停站。与时代同步,薛军、刘斌等部分动车组司机也幸运地接过集颜值与时速于一体的“复兴号”接力棒,“想都不敢想这辈子能开出最快中国速度。”
从操作时速60公里的蒸汽机车司机一步步成长为操纵时速公里的动车组司机,很难想象昔日添炭加煤的双手,如今正娴熟地操纵着灵敏的电器开关。如今,在世界一流的驾驶室里,薛军享受着追风般的感觉……
还有两年薛军将退休离开伴随他职业生涯全部的驾驶室,记者问起他现在的想法,“认真安全值乘好每趟列车,站好每一班岗。我也希望有个汽车驾驶证,等退休了放下火车我就去学开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