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发展 >> 绿皮车上,尽享慢时光
乘客在车上小憩。
列车长赵睿在车厢内安全巡查。
缓缓行驶的车厢内,孩子睡着了。
列车供水员赵普健拎着水桶打水。
缓缓行驶的车厢里,乘客看向窗外,感受窗外美如画卷的风景。
全中国高铁线路密度最高的长三角地区,如今只剩唯一一趟非空调绿皮旅客列车在图运行。从合肥到芜湖,高铁时代最快37分钟的路程,这趟K要跑3小时43分。最低5元,全程22.5元的票价,加上“唯一性”,成为火车迷眼中“网红小火车”的同时,也是沿线老百姓的“惠民小火车”。
7月24日,记者登上这趟由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客运段值乘的“小火车”,全程体验绿皮火车的慢时光。
电扇、水壶和能向上半开的车窗
下午4点出头,合肥站2站台,一辆绿皮火车整装待发。挂上车头后,站台上逐渐热闹起来,拎着大包小包的旅客忙着登车。
16点28分,这趟只有4节车厢的K次列车由合肥站准时开出,公里最高时速千米,经由我省首条自主控股建设的铁路——庐铜线,一路经停庐江、龙桥、无为南,3小时43分钟后,抵达芜湖站。
靠着车窗,准备去无为工作的邓光深有些兴奋——期待接下来旅程的同时,也期待在无为能够一切顺利。活泼的小熊来自湖南,第一次去芜湖。她还记得,小时候老家怀化也有这样的慢火车,3元就可以和爷爷奶奶坐一次。
对李广超一家6口来说,这是一趟早已计划好的旅程。来合肥走亲戚的他们,虽然有些不是很适应绿皮火车面对面的座位,但是和儿女相拥,不时聊聊天,看看窗外风景,感觉也很自在。
“年轻的时候出门打工就是坐这种绿皮车,很有感情。”从庐江站上车的胡卫国话不多。
有的靠着座椅眯了起来,有的拿起手机拍着窗外的风景……随着夕阳略过长江,车厢很快安静下来。
绿色的人造革座椅、几十年老水壶供应热水、吱吱呀呀不知疲倦的电扇,还有能向上半推起的车窗……绿皮火车就像褪色的老唱片,缓缓流淌着慢时光。
乘务长见证铁路40年发展史
安全栏正常!灭火器压力正常!风表正常!发车20分钟后,车辆乘务长余进步开始了当天第3趟巡检工作,从车头到车尾,检测列车所有设备的安全性能,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行。
作为车辆的“幕后英雄”,余进步早已养成职业习惯,听车轮声音就知道哪里不对。
K次列车采用的是25B型单层车体,没有空调,白天晒热的车厢内温度很高,只能靠头顶的电风扇缓解炎热。一趟下来,余进步上身已经湿透。
这样的工作一次值乘下来要跑5趟。“饭可以不吃,水不能不喝。”余进步调侃道。
说起绿皮车和高铁的区别,从空调到制动,余进步如数家珍。
在中国客车空调化和中国铁路大提速之前,绿皮火车是中国铁路客车的标准涂装。绿皮火车也是上世纪中国旅客列车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在道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也经历过繁盛期,为大家出行提供了方便。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绿皮车逐渐淡出了视野。
已经在铁路工作40年的余进步用“震撼”这个词来形容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动车和高铁,铁路发展日新月异,这是我们铁路人的骄傲。”
最后的列车供水员“老赵”
再过几个月,赵普健就要退休了。年入路的他,在铁路干了41个年头。在K次列车上,身兼供水员和安全员两职的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赵”。
绿皮火车时代,推着小推车朝每节车厢的保温桶里灌热水的列车供水员,是一个牵动旅客喝水、泡茶、泡方便面等“头等大事”的重要岗位。
随着铁路的飞速发展,电茶炉成为列车车厢的标配,列车供水员这个岗位已经逐渐消失。因为电压不够,没有电茶炉,这趟“慢火车”上工作的“老赵”已经是最后的列车供水员。
只有4节车厢的“小列”,加上整个车程不是很远,K次列车上没有锅炉室。列车开行前,“老赵”需要拎着两个“二水桶”爬上站台楼梯,到合肥站内打水,再回到车上灌满“大水桶”。
一个桶40多斤的重量,“老赵”至少要跑两个来回,中途遇到车站停靠还要不断去加水。35度的高温天气里,脚步轻快熟练爬上爬下的“老赵”也是满头大汗。
“二水桶”是“老赵”的“老伙计”,30多年依旧保温效果不错。
“老赵”记得,以前需要锅炉房烧水的时候更辛苦。装煤、铲煤、放水、烧水、送水,列车运行中,这些工作都在不停重复着。“发车前早早就要开始烧锅,烧开水之后推着推车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送水。和现在一样,一到夏天身上没有干的地方。”
“惠民小火车”票价没有变过
列车长赵睿在路也有20年,从年4月10日开行首日开始,就开始值乘K次列车。
“龙桥和无为南没有别的客车,全天只有这一趟。”赵睿告诉记者,原本庐铜线是一条货运线,但是为了服务沿线老百姓,方便大家出行,开行了K次列车,从初期2节编组车厢到如今的4节车厢。
4年多以来,车上很多人已经是赵睿的“老面孔”。“有的人家在无为,在龙桥那边的小学上班,全程35分钟。有的在龙桥做服装生意,经常会乘车去合肥进货。还有不少老百姓早上跟车出来,到省城合肥逛一逛,下午再跟车回去。”
赵睿说,K次列车的客流主要是庐铜沿线的老百姓、在校的大学生、探亲的旅客,以及一些做生意的小商贩。很多老年人不会用手机买票,因为这趟车车票不紧张,车站当天就能买票上车。
“K次是长三角地区目前唯一一趟非空调绿皮旅客列车。由于它的‘唯一性’,再加上沿途风景秀丽,吸引了很多火车迷来乘坐,又被他们称为‘网红小火车’”。合肥客运段党总支书记王晓言告诉记者,上周四她在车上添乘,遇到过一位年仅16岁来自河北廊坊的初中毕业生,一个人不远千里辗转来到合肥站,专门乘坐这趟“慢火车”,体验安徽浓浓的风土人情。
“这趟列车票价非常便宜,最便宜的票价是5元,全程也只要22.5元,开行之初到现在就没有变过。”王晓言表示,K次列车解决了沿线老百姓的出行难题,被他们亲切地称为“惠民小火车”。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余佼佼/文高博/摄通讯员梁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