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力系统电气化、工业生产智能化、经济发展低碳化的大趋势下,传统内燃机的产业转型势在必行。“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也为整个产业定下了闹钟,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4月21日,第二届世界内燃机大会在山东济南拉开了帷幕,大会通过高峰论坛、技术成果推广、国际学术交流、现场技术考察等活动,为行业前沿技术产品提供了展示平台,同时也为内燃机产业的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4月23日,商用汽车新闻传媒记者采访了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总工程师王锋,听取了他对我国内燃机产业发展现状的见解。是挑战更是机遇年,我国自制的第一台内燃机诞生,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内燃机工业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壮大,到现在已成为全球内燃机生产和使用大国。但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在传统内燃机领域,我国无论是在技术储备、产品储备、产业链建设还是应用工程等方面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因此,在王锋看来,“双碳”目标对于我国现有的内燃机产业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在传统的内燃机领域,我们国家的技术和产品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但是,随着二氧化碳减排的国家战略的制定,我相信可以让国内大学研究所、企业,包括第三方机构等面对一个共同的课题,可以让我们国家清洁内燃机方面的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所以‘碳中和、碳达峰’其实也给我们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机遇,一次在新的赛道追赶甚至超越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产品的一个机会。”王锋表示。事实上,在内燃机业界,持有这种观点已经很普遍。在本次大会的展览会上,从各大主机厂商、咨询机构以及国内高校的展台中都能够看到围绕高效、清洁的最新技术及产品展出,充分反映了行业低碳化的发展趋势。此外,4月22日在大会上正式成立的“中国发动机碳中和创新联盟”也在另一层面展现了业界大力发展清洁内燃机的决心。有方向也有成果正如王锋所言,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挑战,我国内燃机产业清洁低碳化发展这一课题早已提上日程。天然气、混电、纯电、氢能、甲醇等新型动力技术的应用及推广也并不少见,传统内燃机也在不断寻求技术突破,提高热效率、降低碳排放。以天然气发动机为例,王锋表示,目前天然气发动机可减少的碳排放量理论上可达到20%左右,实际上做到了15%~20%之间。更低碳排放的内燃机,目前还是处在基础技术的研究阶段。“虽然国际上在这方面比国内起步稍早一些,但总体来看,与我们传统内燃机及工业与发达国家的起步相比,差距小多了。”王锋补充道。而在其他的一些低碳或者零碳燃料方面,我国也在不断探索研究。“比如国际航运方面,这几年我们跟欧洲的同行或者日本的同行都非常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