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优势 >> 中国市场已成奔驰战略推进及业务成功关键支
康林松说:“我们对于在中国市场取得的表现非常满意,未来会继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不断满足中国客户需求,将“客户为先”作为我们的战略核心基石之一。在中国,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本土化生产、强化供应链布局,并通过进一步打造中国研发技术中心,汲中国灵感,为中国和全球创新。未来10年,我们会继续强化中国市场在全球战略当中的重要地位,因为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
上海车展已开幕,全球各大汽车公司无不高度重视。尽管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不能亲临车展现场,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还是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对中国市场战略地位等问题作出回应。康林松表示,在过去10年当中,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梅赛德斯-奔驰也在此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全球战略推进及业务成功的关键支柱之一。在过去12到15个月当中,中国在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这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额外的动力,进一步推升了用户对豪华车细分市场的需求,梅赛德斯-奔驰也有幸受益于此。
康林松说:“我们对于在中国市场取得的表现非常满意,未来我们会继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不断满足中国客户需求,将“客户为先”作为我们的战略核心基石之一。在中国,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本土化生产、强化供应链布局,并通过进一步打造中国研发技术中心,汲中国灵感,为中国和全球创新。未来10年,我们会继续强化中国市场在全球战略当中的重要地位,因为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在推动新能源创新方面,中国是全球领先的市场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奔驰将有多款新车亮相,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大型电动旗舰车型——EQS将正式亮相。那么,奔驰是怎样看待新能源车的?又有着怎样的电动化战略呢?
康林松说,今年是“梅赛德斯-EQ之年”。梅赛德斯-奔驰将在全球先后推出4款EQ车型,首先是EQA、EQS,大概6个月左右时间会推出EQE、EQB,其中包括两款SUV产品,两款轿车产品。
据康林松介绍,接下来几年当中,奔驰还将保持推出纯电动汽车新产品的快速节奏。为了实现“愿景”,奔驰明确提出:至年,插电混动及纯电动车型将占新车销量一半以上份额,包括纯电动汽车和具有更长纯电续航里程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从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来看,到年,这个占比可能会比预计的更高。
康林松认为,在推动新能源创新方面,中国是全球领先的市场。他表示:“多年来,我们从中国广大客户群了解到,中国车主对于新技术、创新更加感兴趣,接受度更高。因此,我们在中国市场可以让豪华和科技实现创新结合;在实现电动化的过程当中,中国市场将起到驱动作用。有鉴于此,我们将会在中国投放更具针对性、更加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阵容和产能部署。”
康林松强调,内燃机车型和新能源车型都是“可持续新豪华”产品的一部分。奔驰有信心同步推进优质内燃机车型及新能源车型的发展,不断丰富人们的出行选择。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奔驰更注重对纯电动车投入
随着新造车势力的加入,以及像奔驰这样的汽车企业对新能源领域不断加大投入,会不会加速豪华车市场的增速,而这一市场会有多大规模?奔驰还要做哪些努力?
康林松谈到,现在很难对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具体规模做出预测。但从梅赛德斯-奔驰的角度来说,该公司正在大幅增加纯电动车型方面的投入,除了今天即将发布的全新EQS纯电轿车,基于奔驰大型纯电车型架构(EVA)平台的产品也将陆续推出。目前来看,到年、年产品的发布计划也会始终突出“电动为先”战略。
他认为,梅赛德斯-奔驰对电动车型有着坚实的承诺。“我们看到,在很多市场,客户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仍然有着相当大的需求。目前,在梅赛德斯-奔驰产品线中,我们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已经能够支持超过公里的纯电行驶里程。如今,在部分市场和城市当中,充电基础设施还没有发展到无处不在的完备阶段。对于全球市场来说,要实现‘每一位车主在任何地方都享有充电自由’的前景,需要整个行业巨大的努力才能够实现。在这一远景目标实现之前,具备更长电动续航里程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仍然能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对于很多车主来说,他们可以在周一到周五通勤出行当中利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纯电模式实现零排放出行,同时保留燃油发动机的选项,或者充不到电的时候像今天一样轻而易举地选择加油出行。”
最后,康林松表示,从长远来看,通向零排放未来主赛道的仍然是纯电动车型,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梅赛德斯-奔驰也更加注重对于纯电动车型的投入。“如我刚才讲到,中国市场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拥有技术引领的地位,我们也看到中国会持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在推动实现零排放出行的过程当中,中国市场将是全球主要的驱动力市场之一。因此,我们也将大幅度增加在中国市场相关领域的投入。”康林松说。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