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优势 >> 聚焦两会连提7年,今年总理报告没有新能
点击查看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搜索全文,没有“新能源汽车”字样,也没有“电动”字样。这意味着,此前连续7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能源汽车(其中年使用的是“清洁汽车”一词),今年却只字未提。
为何新能源汽车“消失”了?
小报童
大家有没有发现,总理今年的报告里没提“新能源汽车”?
吃瓜群众1
新能源汽车恨铁不成钢,哈哈
吃瓜群众2
说明新能源汽车未来还是要依靠产品、服务和营销,苦练内功取胜,政策红利已经淡去。
吃瓜群众1
汽车行业难得的变革期。
吃瓜群众3
不用说汽车,经济恢复6%以上增长,那么居民收入、消费就会回暖,汽车这种耐用大额消费品就会销量提升。
吃瓜群众3
我确定-年开始,新能源汽车会飞跃式的销量提升。但是年能否大幅度提升不确定,估计够呛。
吃瓜群众4
当前的能源供应结构70%是化石能源,不从源头解决能源结构,新能源汽车是解决不了碳排放问题。
吃瓜群众5
所以今年提了“新能源”,不提“新能源汽车”?
小报童
大家讨论很热烈嘛!我们也请行业不同领域的专家来讲一讲。
付于武
我们注意到,报告里提到的拉动消费并没有单指新能源汽车,而是指汽车。汽车是消费升级的火车头、主力军和顶梁柱。我们一定要提升产业升级能力与水平,提供让消费者更加满意的产品。
崔东树
从这次报告看,没有专门被提及,也是好事啊!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市场化轨道,汽车消费是政策支持的重点。
姚春德
都提了7年了,是个小孩都上小学了。不能再说是新的了。不过补贴还是需要有,扶上马,送一程。
梦境建筑师
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型快完成了,为啥还要“新能源汽车”这个特定词汇呢?
李金勇:
做的不好才会提,现在新能源汽车已经是共识了。不必再强化新能源汽车这个概念。要提升到碳中和、碳达峰的战略高度上来,而汽车是其中重要的一块。
姚春德
不提,更符合动力多元化大趋势。
李金勇: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没有变,只是从战略层面在作调整。
你怎么看?
“做得不好才会提,而今已成共识”
“过去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有不同声音时,政府工作报告要明确地加以引导,而今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形成共识,不再需要突出体现。事实上,从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哪儿做得不好才会重点提,例如报告多次提出二手车要放开限制,但实际上没有放开,而新能源汽车今年虽然没有提,但并不是不重要了,而是已经形成共识了。”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常务会长、中海同创集团董事长李金勇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时表示。
以年为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万辆和.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产销量创历史新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超过万辆。
“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化,我觉得已经是共识了,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转型也快完成了,为啥还要‘新能源汽车’这个特定词汇呢?”北京汽车集团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贾广宏对记者如是说。
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王维也直言,对于报告不提“新能源汽车”这几个字,不必过度解读。“首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了充电桩、动力电池回收等,只不过没有将‘新能源汽车’这几个字放进去。其次,这个产业已经很成熟,不再是新鲜事物,已经是汽车产业的一部分,不必特意提及。”王维说。
工信部甲醇汽车推广应用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秘书长魏安力则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中国汽车产业正在逐步对外开放,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和合资企业不超过2家的限制。既然汽车是竞争性产业,应将其放到市场中充分竞争。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是“世界第一”,那么汽车产业要放开,新能源汽车作为竞争性产业不再需要政府主导,所以报告没必要特意再提。
说新不新
新能源汽车本身是中国独有的说法,业内一直有争议,而国外更多以电动化车辆、清洁能源车等字眼代替。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不再单提新能源汽车,天津大学教授姚春德认为可能是出于以下两点考量。
“第一,新能源汽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提了7年,新能源汽车已经相对成熟,具备了和燃油车同场竞技的能力,因此政府工作报告就不再使用单独照顾它的表达方式了。第二是新能源汽车这个说法一直遭人诟病,因为它主要是电动车,而电动早在年左右已经作为一种动力形式进入市场,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还在说19世纪的事情,说它‘新’不太符合客观现实,大家一直有不同意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干脆不提新能源汽车,更符合动力多元化的大趋势。”姚春德说。
政府支持转向消费端
记者注意到,涉及到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的充电桩、换电站和电池回收利用等,都出现在了报告中,原文为“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这说明国家的支持和引导方式逐渐从制造端向使用端转变。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并没有变化,只是从战略层面在调整。”李金勇说。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撰文指出:“从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看,汽车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汽车消费是政策支持的重点。新能源车的发展进入市场化轨道,新能源汽车没有被专门提及,这也是很好的事情。总体看,汽车消费在年进入稳定增长期,改革汽车消费的消费税改革可能加速。二手车交易政策的调整也是值得期待的。”
警示新能源汽车产业补短板
魏安力指出,报告此次未提“新能源汽车”,反向来看,这是一种警示。他进一步解释说,政府工作报告此前连续7年提到了新能源汽车,而今来看,新能源汽车对于中国节能减排的贡献率并不很高,也还没有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也就是并没有交出令国家、政府、民众很满意的作业。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充电桩、动力电池回收等,也正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还未做好的部分,尤其是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魏安力认为,这种情况下再大力鼓励新能源汽车,大量的退役电池可能造成污染等社会灾害。“包括氢能在内,应该理智、冷静看待新能源汽车;应该回到实验室、研究所、试验车间等,去把过去没有做好的作业重新再做一遍。”魏安力说,“新能源汽车的缺失太多了”,而特意点出动力电池回收,是告诉行业应该建立起完整的体系。
着眼碳达峰与碳中和
虽然没提新能源汽车,但与其息息相关的碳达峰、碳中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减排等字眼均出现在报告中。
对此,李金勇指出:“层次在提升。碳达峰这个提法,战略高度是远远高于新能源汽车的。据统计,汽车行业的碳排放占比相当高,达到7.5%,仅次于电力和制造行业。而从制造和使用环节来看,汽车行业的碳减排重点在于使用环节,因为使用环节的碳排放量是制造环节的13倍。这种情况下,推广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达到一个战略高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此前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了汽车技术“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面向年发展的六大目标,第一条就是汽车产业碳排放于年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
李金勇指出,从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来看,汽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比如双积分的调整,以及将NEDC工况更改为WLTP工况等都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举措。“整体而言,对于新能源汽车,异议声在减少甚至消失,因此不必再强化这个概念。”他说,“而碳达峰、碳中和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具体到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是解决使用端碳排放的唯一方式。”
文:张冬梅编辑:薛亚培版式:李沛洋制图:齐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