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排放升级、新能源等挑战,持续不断提升产品可靠性和加快可靠性核心技术的突破,是全球内燃机人的一致共识和追求。”这是谭旭光又一次向内燃机行业发出的呼吁。年10月31日,第九届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本次会议由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内燃机学会、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山东大学等单位协办。来自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博世、潍柴、玉柴、康明斯等行业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齐聚于此,共同探讨内燃机可靠性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推动了内燃机行业的链合创新、及可靠性技术进步。请看方得网带来的现场报道。持续提升内燃机可靠性随着国六排放的即将实施,内燃机的挑战在哪?未来在何处?在会上,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旭光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和我们所处的行业发展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内燃机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全球制造业链条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对保障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可靠性是衡量内燃机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决定着产品品质和核心竞争力。谭旭光表示,“面对排放升级、新能源等挑战,持续不断提升产品可靠性和加快可靠性核心技术的突破,是全球内燃机人的一致共识和追求。”在追求内燃机技术持续升级道路上,潍柴一直走在行业前列。谭旭光表示,“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潍柴依托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燃机可靠性国际技术创新联盟等平台,与国内外众多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强强联合,大力推动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创新,在可靠性基础理论研究、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可靠性研究和可靠性预测与评估等重点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特别是今年9月16日,潍柴在济南发布了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树立了全球行业新标杆。”事实上,在深耕内燃机行业70余年间,潍柴在柴油机的制造和研发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底蕴和经验积累,不断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连续10年研发投入亿元,引进了多名博士、多名全球高端人才,聚集了0多名研究生,实现了在柴油机行业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在中国潍坊建立全球唯一、年产销百万台发动机的研发制造基地,并推动实现了商用车动力总成、CVT动力总成、液压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突破,补齐了中国在这三大领域的核心技术短板,推动中国柴油机产业链不断向高端迈进。促进内燃机行业进步在引领内燃机可靠性提升中,潍柴还以己之力,以实际行业来大力推进内燃机行业可靠性技术的持续提升。自年以来,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内燃机行业可靠性技术提升发展的重要平台。借助这一平台,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围绕内燃机可靠性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合作研究,促进了内燃机行业的链合创新,为推动我国内燃机可靠性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届研讨会,主要围绕“可靠性技术与高质量发展”专程邀请了国内外众多知名院士、专家和行业人士,共同分享交流可靠性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探讨研判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不断拓展新思路、探索新路径、开创新局面。金东寒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指出,可靠性作为评价内燃机产品的重要技术指标,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当前,以潍柴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业持续开展可靠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已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邢敏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秘书长邢敏表示,内燃机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配套装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深刻影响着内燃机工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希望围绕内燃机可靠性及关键共性技术与突破主题,深入交流合作,激荡创新思想,为中国内燃机工业可靠性理论和技术的突破提供支撑,共同推动内燃机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内燃机行业唯一一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潍柴的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也为国内内燃机可靠性提升做出巨大贡献。自年成立以来,潍柴累计投入万元基金资助开放课题68项,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内燃机可靠性基础理论研究和竞争前共性技术研究,在发动机热疲劳技术、机械疲劳技术、摩擦磨损技术、密封技术、可靠性预测技术、故障在线诊断技术等涉及内燃机可靠性的关键共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将充分发挥各平台对促进‘产学研政用’链合创新的重要推动作用,坚持开放、共享、共赢的理念,不断加速核心技术和重大原始创新攻关,为世界内燃机行业发展、为中国内燃机行业迈向世界一流作出更大的贡献。”谭旭光表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