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燃机 >> 内燃机优势 >> 智库未来战争怎么打无人无炸药无前线
“打赢信息化战争”这句话可能只适应昨天与今天,未来战争将是场“四无”战争,而生物、生命军事化将标志着传统战争的 前景。
科创的最前沿在军工
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已不再像18世纪以前那样仅依赖为数甚少的独立科学家或工程师的个人兴趣,已经是全人类的事业,成为国家或地区发展竞争中的焦点之一。
而促进科技进步的动力除了商业利益的权衡之外,还有人类的恐惧——战争。战争是残酷、血腥的,但不得不承认,它又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每一次战争都带来了技术大飞跃,这不仅在于,战争是直接的科技大较量,比如飞机性能“质”的提升,当战斗轰炸机的相对作战杀伤力指数是一战时的近38倍时,就为二战大规模的空战创造了条件。
而且,许多科技在战争中显露并迅速由军用转为民用,比如二战催生的弹道导弹、雷达和计算机技术直接影响了人造卫星、火箭等领域,使人造设备登上太空。
而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就是航天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登月行动和空间站技术间接影响的军用和民用行业不计其数。
就连当前拉开的波澜壮阔的互联网时代,其万维网的雏形来自于国防系统,甚至于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萌芽都出自于军方实验室。科创的最前沿毫无疑问在军工。
科技创新能力代表战斗力水平
从当下世界格局看,战争的阴云并未散去。
然而,尽管中国在部分武器技术上已在“弯道超车”,除下两弹一星一艇(核潜艇),我国至少有29种武器进入世界前三名,但总体看,中国军工在核心技术领域依然和俄罗斯差距巨大。
因此,无论是为提升科技实力,还是为战争威胁做好准备,抓住科创的最前沿,对中国而言,都迫在眉睫。
“人类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就以什么样的方式打仗”,科技创新能力往往代表战斗力水平。
如果说农耕文明,人类用大刀长矛短兵相接,决定战争的是将领的谋略、兵员的多少与斗志,那么当火药发明使战争从冷兵器一步跨入热兵器时代,武器成为了重要因素,试问,清朝的大刀长矛焉能抵抗住八国联军的长枪火炮?
而伴随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的发明与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让坦克、飞机、军舰、潜艇投入战场,战争从陆军一决高下转化成了海陆空的立体战,机械化水平决定战斗胜负。
二战前德国秘密发展装甲车和战斗机,并 次发展了坦克-飞机协同作战战术,用机械化战争去打尚处于火器时代的盟军,才在17天内灭了波兰、15天内击败英法联军。
机械化战争是单一武器系统之间的对抗,战斗力靠装备数量,单二战期间交战国生产的军用飞机多达70余万架,从两次世界大战到 、越南战争,打的无一不是物质和能源。
如果说20世纪上半叶世界大战是机械化,那么伴随计算机、通信卫星、全球网络的产生,海湾战争就开启了“信息战”的序幕,在信息情报侦察和电子干扰压制(导致伊军通信不畅、雷达迷盲、制导失灵、指挥中断)下,美军F-A隐形战斗轰炸机直扑巴格达摧毁两个防空指挥中心,随后战机蜂拥进入巴格达导致伊军在短时间内损失86%的坦克、55%的装甲车和80%的火炮(两者武器装备相当)。
信息化战争中物质力量退居其次,不管是两伊战争还是阿富汗战争,21世纪初的大小战争都是信息化云。
美国就曾在战争的特殊时间里清除过伊拉克、利比亚的国家根域名,使得那两个国家从国际互联网上消失。
毕竟全球13台根域名服务器有10台位于美国,全球所有电子邮件都要到美国“转一圈”,美国情报机构想看就能看到。从理论上说,美国随时可以从国际互联网中清除一个国家的国根域名,将其全国打回“石器时代”。
再试想,一旦电力或交通等基础网络被黑,不但城市无法运作,信息化战争更将不费一兵一卒转眼就达到“ 打击”!
未来的“四无”战争
不过,“打赢信息化战争”这句话也只适应昨天与今天,可能明天就不管用了,因为未来战争可能将是场“四无”战争:无人、无炸药、无前线、无直接对象。
《21世纪战略技术》一文就断言:“20世纪地面作战的核心武器是坦克,21世纪则可能是军用机器人。”
不仅未来的坦克、战机等将实现无人驾驶,而且虚拟技术将用到扫雷车、攻击机、警戒艇等机器之上,形成更高作战效能的无人作战系统。未来若连士兵都是机器人了,那么战争就真的一场无人战争。
更何况,区别于TNT炸药及各类导弹、鱼雷弹头装填炸药,未来的武器将无炸药化,比如激光武器与电磁炮弹,虽没了“爆炸的硝烟”,却更 地“摧毁”与有效地“干扰”,以致作用半径与威力大增下无所谓“前线”与“后队”。因为一旦高脉冲电磁炮“启动”,不管国界与否,其辐射范围内的通讯、网络等无一幸免。
正如当前的核武器与网络战,一旦开打不是“你死我活”,而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毕竟,当前国际格局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战争已非简单的“敌友关系”,在无军队、无军营、无阵地之下,信息战、金融战、超限战等新型战争样式已让人找不到了战争对象,就连杀人蜂等“外来物种入侵”或是“空气污染”都成了“恐怖分子”。
未来战争将被科技创新改写
未来战争显然将被科技创新改写得面目全非,未来武器就成了相互制衡的砝码。
比如死光A超远距高能激光武器,理论上能在2-3分钟内摧毁一艘潜艇,还可将激光发射到卫星上,再让卫星全球无死角 打击。
实际上,不管是“宙斯-悍马”激光弹药销毁系统还是电磁脉冲武器,未来战争谁失掉网络、信息、制电磁权,谁就失去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因为对于电磁激光武器,瞄准就等于摧毁,而防御等同于失败。
因此,当电磁、激光武器主宰战场,未来战争就将是“闪电战”,就看谁动作快,先下手为强。而为了实现“即时全球打击”,超疾速武器正在路上。
不仅美国野心勃勃研制X-51A、HTV-2、X-37B等多项高超声速飞行器计划,而且俄罗斯近年多次进行Yu-71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验,因为一旦10倍音速的超级飞行器研发成功就将突破 的反导系统,如入无人之境,并延伸更多新型武器。
比如在新型的液体洲际导弹上装10-15个高超声速的分导弹头,或以超音速反舰导弹配备 的导弹驱逐舰。
甚至于,伴随航天技术与太空军事化的加剧,不仅太空部队将崛起,未来宇宙飞船作为空中基地将携带各类战斗机、无人机等形成大型空中战斗群,所谓的“航天母舰”离横空出世也就不远了。
传统战争的 前景
更进一步看未来战争,生物、生命军事化将标志着传统战争的 前景。因为“机械化之后是信息化,信息化之后则是生物化”。
美国先知先觉,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在研发可摧毁水稻的生物武器,并于年2月新成立“生物技术办公室”。美军预判,未来20-40年,有可能出现针对基因或神经系统或多项生理功能及特定人群的生物科技武器,比如以色列就在研究一种只会 阿拉伯人而不会 犹太人的基因武器。
而伴随军用机器人、无人机等的广泛使用,不仅未来的“人机合一”系统将让士兵通过大脑就能直接远程操纵“代理战士”和“机器兵团”,而且未来战争将出现低频催眠及幻觉武器等,通过大脑干扰与控制,驱使敌人放下武器、投降甚至 等,以控脑为目的的神经生物战将粉墨登场。
不仅如此,当前美军已开始利用电击大脑的方式打造“不眠战士”、“读心部队”,乃至在“阿凡达”计划中训练“超级士兵”。
可殊不知,伴随生命科学及人工智能的指数级增长,不仅人类寿命将被延长,生命缺陷被修补,未来先进的基因编辑与3D打印技术将让身体甚至可以成为“外套”一样的存在。
而且,未来新人类将在基因优化中智商爆表(或超过一千),并能在生命再造中变成人机混合体,从而突破生物学限制,实现永生。
届时,对制生权的争夺,可预见一场新人类与旧人类的战争,可能又将悄然打响。